彭德怀是红军的一位重要指挥官,本来打算给他授予上将军衔。可是,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同意呢?
01、第一野战军的指挥官
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人民解放军的主要战斗单位被称为“纵队”,后来这个名称改成了“军”。
彭德怀带领的西北野战军,也就是第一野战军,拥有七个主力部队。
一支纵队大约有万人,下辖两到三个旅。
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是张宗逊,后来换成了贺炳炎,政委是廖汉生。
第二纵队的司令员和政委是王震。
第三纵队的司令员是许光达,政委是孙志远;
第四纵队的司令员是王世泰,政委是张仲良。
第六部队,由罗元发担任司令员,徐立清担任政委;
第七支队由彭绍辉担任指挥官,孙志远兼任政治委员。
第八纵队的司令员是姚喆,政委是王震(兼任)。
1955年9月27日下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授衔仪式,表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
解放军首次举行全军大授衔,这一天注定将永远载入史册,光芒万丈。
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1965年,所有被授予或晋升为少将及以上军衔的将领们,都被称作开国将帅。
大多数一野纵队的司令员都被授予了中将以上的军衔。
第一纵队的两位司令员,张宗逊和贺炳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在第二纵队中,司令员王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三支队的指挥官许光达被晋升为大将。
第六纵队的司令员罗元发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七纵队的司令员彭绍辉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中将姚喆曾担任第八纵队的司令员。
八路军总共有八位司令员,其中有一位是大将,四位是上将,两位是中将。唯一没有被授予军衔的是第四纵队的司令员王世泰。
王世泰的战绩和资历,完全达到了授予上将军衔的标准。
在即将授衔的时候,王世泰也被定为上将军衔。
毛泽东在审核时,却把王世泰的名字划掉了。
王世泰最终没能获得军衔,遗憾地成为了无军衔的将军。
这是怎么回事啊?
02、陕北红军陕北红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步发展壮大。这些红军战士们在黄土高原上建立了根据地,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来的无数革命者,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
王世泰,生于一九一零年三月十七日,地点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土基乡黄连河村。
黄连河村位于洛川县,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偏远山村。王世泰的父亲王炳南是晚清时期的秀才。
受到父亲的熏陶,王世泰从小就有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王世泰五岁时,王炳南被土匪绑架不幸遇难,王家的经济状况一下子变得很糟糕。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世泰人穷志不穷,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1928年秋天,王世泰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了位于延安的陕北第四中学。
陕北四中曾经有我党的地下组织,王世泰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学生爱国革命运动,成为了四中的学生领袖。
1929年3月,王世泰凭借突出的表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领导了四中学生运动。
1930年8月,陕军高双成(后来晋升为国民党陆军第22军中将军长)的部队进入四中,导致四中的组织遭到破坏。
王世泰被迫离开原来的队伍,来到刘志丹带领的陕北游击队。他在游击队里被安排到了一中队的一排一班,成为一名普通战士。
王世泰放下笔,走上战场,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1931年9月,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成立,谢子长当上了总指挥,刘志丹是副指挥,王世泰因为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班长。
在陕北红军里,王世泰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大家都叫他军中的才子,他的才学受到了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杜衡的高度重视。
1932年12月22日,杜衡受命组建红26军,并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的第2团。
杜衡让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三人离开了他们的职位,然后让王世泰担任团长,他自己则成为了政委。
王世泰直接从班长晋升为团长,当时他才22岁。
以前,王世泰实际上很少指挥过军队,但他还是在很大的压力下,让刘志丹留任第2团的政治处处长。
在刘志丹的教导下,王世泰成长迅速,从一个读书人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军,成为了陕北红军中优秀的指挥员。
1933年4月底,蒋介石集结大量部队,从四个方向进攻红26军。
六月里,在王世泰和刘志丹的领导下,红26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尽管王世泰和刘志丹反对,杜衡还是坚持命令红26军前往渭华平原建立根据地。
最终,红26军在“反围剿”中遭遇失败,损失惨重,连杜衡都被抓后叛变,陕北红军的处境变得十分危急。
在紧要关头,王世泰挺身而出,带领部队撤退到终南山,继续展开游击作战。同时,他品德高尚,帮助刘志丹重新确立了在陕北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3年10月,陕北红军临时指挥部成立,黄子波担任总指挥,刘志丹担任参谋长,王世泰担任红4团2连连长。
在刘志丹的领导下,陕北的红军迅速壮大。
1933年11月8日,陕北红军的临时指挥机构改成了红26军42师,师长是王泰吉,政委是高岗,而刘志丹担任了参谋长的职务。
红42师包括红3团和骑兵团(由红4团改编而来),由王世泰担任红3团团长(政委杨映南)。
1934年1月,师长王泰吉在战斗中不幸牺牲,随后部队决定南下发展,刘志丹接过了红42师师长的职务。
刘志丹和王世泰带领的红26军,再次建立了陕甘边的革命根据地,并且还扩大了红27军的84师。
陕北的红军在敌人重重包围下逐渐壮大,为中央红军的长征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栖身之地。
王世泰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对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英勇的野战将军
红军长征胜利后,王世泰先后担任了陕北苏区的军事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庆环军分区保安司令部的司令员,以及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的副司令员和司令员。他还担任过三边分区地委书记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的政委,以及关中军分区的司令员等职务。
在抗日战争期间,王世泰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八路军总部领导和陕甘根据地的安全。
毛泽东对王世泰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并亲自题写了“忠实、努力、不炫耀、不骄傲”八个大字。
抗战胜利之后,王世泰担任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副司令员,并代理过司令员的职务。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下令用陕甘宁联防军警备第1旅、第3旅和骑兵第6师为基础,组建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王世泰担任司令员,张仲良担任政委,阎揆要担任副司令员并兼任参谋长,李宗贵担任政治部主任。
西北野战军刚成立的时候,第四纵队是其中一支重要的队伍。
与其他三大纵队相比,第四纵队的人数只有9000多人,组建时间短,装备差,老兵少,战斗力不是很强。不过,它有七个团,其中3团和5团战斗力不错,可以算是支劲旅。
王世泰面对各种挑战,全心全意地带领这支新队伍,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工作。
后来,西北野战军改名为第一野战军,第四纵队变成了第4军。王世泰担任第4军的首任军长,后来又担任第二兵团的政委。
在解放战争期间,王世泰领导和参与了宜瓦、关中、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世泰也成为彭德怀手下的著名猛将。
王世泰凭借他的丰富经验和卓越战绩,在众多杰出将领中也能名列前茅。然而,他为何最终没有获得军衔呢?
这和一场战斗有很大的关系。
西府之战
1948年3月,宜川战役落下帷幕,西北野战军在外线作战中取得了首次重大胜利,全歼了胡宗南部五个整编旅,共计2.94万人。在这场战斗中,敌人多名将领阵亡,包括自杀身亡的中将军长刘戡,以及中将师长严明和少将旅长周由之、李达等人。
彭德怀马上决定扩大胜利,发起洛川战役。
彭德怀很快指挥部队包围了洛川。
西北野战军计划围城截击增援部队,消灭裴昌会的第五兵团。
裴昌会长期与西北野战军交战,始终不按对方的计划来,导致洛川迟迟未能攻克,西北野战军的作战目标没有实现。
彭德怀决定趁着西府地区敌军的防务空虚,发动西府战役。这样可以打下胡宗南部的后勤基地宝鸡,趁机建立麟游和陇山的根据地,并收复陇东。
西府战役中,四纵的任务是与二纵合作,攻占永春、乾县、礼泉、兴平等地后,向咸阳方向虚张声势,以此来迷惑和牵制敌人。
不久后,第二纵队和第一纵队成功攻占了宝鸡,缴获了大批物资。
胡宗南迅速命令裴昌会的部队和马步芳的整编82师向南前进,支援其他部队,这使得西北野战军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困境。
彭德怀命令第六纵队从右侧挡住敌人的整编第八十二师,第四纵队从左侧挡住裴昌会的部队,确保主力部队顺利转移。
当时,第四纵队连续打了好几场仗,人员和装备损失不少,还没来得及恢复和调整。
王世泰接到任务后,只好率领警备三旅调转枪口,跑步前进,奔赴前线。4月25日下午4时,他们到达了杏林镇。
现在,裴昌会的三个部队已经来到了杏林镇,可是王世泰还没准备好战斗,就得面对强大的对手了。
战斗开始后,四纵队边打边撤,退守在青化镇和益店镇之间的地区。
4月26日清晨,四纵的防线被敌人攻破,警备三旅在没有向上级报告情况也没有通报敌情的前提下,自行向北撤退了。
四纵一撤,宝鸡城里的西北野战军一纵和二纵的主力部队就陷入了前后受敌的危险局面。
一纵,二纵,忍痛摧毁来不及带走的物资,被迫弃城撤离。
更加危急的是,当彭德怀带领总部离开宝鸡时,敌人已经闯入,差点就被敌人抓住了。
在5月12日,西北野战军终于进入了陇东,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转危为安。
西府战役中,西北野战军连续战斗了27天,行程近千公里,消灭了2.1万人,收复了延安和洛川,解放了12座县城,扩大了陕甘宁解放区。
然而,西北野战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1万5千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达成之前的作战目标。
因此,彭德怀将西府战役视为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四大失败之一。
西府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西北野战军因为急躁冒进,没有充分休息,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单独深入敌后,连续作战。
其次,西北野战军在战斗中有些轻视敌人,没有充分估计到敌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特别是在对付裴昌会兵团和马步芳集团军时出现了失误。
第三,由于缺少战术侦察,各队伍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四纵在没有得到许可和报告的情况下私自撤退,这也大大影响了战役的结果。
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彭德怀首先诚实地承认了自己的指挥失误,然后严厉批评了王世泰。
彭德怀性格直率,脾气火爆,一旦生气,嘴巴可不饶人,常常让人感到难堪。
这次还是这样,彭德怀严厉地批评了王世泰。
“你打的是什么仗?尽是些烂摊子、糊涂事。敌人一来,你就偷偷跑到了太平镇,差点害得我全军覆没。按你这次的错误,理应被处决。”
最终,彭德怀给予王世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罚。
实际上,四纵自行撤退是有不少缘由的,但王世泰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低下头承认错误,接受了处罚。
他想了想说:“工作这么多年,得到的表扬不少,但从来没受过批评。这次算是个提醒,对我有好处,能让我保持清醒。”
第五章:不戴军衔的将军
西府战役标志着王世泰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1949年6月,第二兵团成立,主要由第3军、第4军和第6军组成。许光达担任司令员,王世泰是政委,徐立清先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来这个职务改由朱明担任。张文舟则担任参谋长。
后来,王世泰被调到甘肃行政专员公署担任主任,他与当时的甘肃省委主席邓宝珊将军合作,共同指导地方工作。
王世泰自此转去地方工作,离开了指挥前线部队作战的领导职位。
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提议,那些已经离开军队的干部不参加评级和授予军衔的活动。
按照这个规定,王世泰不能参加授衔仪式。
毛泽东还明确要求陕北红军必须有代表获得上将军衔。
当时,贺晋年是陕北红军游击队的参谋长,也是总指挥谢子长的助手。他后来担任独立师1团团长、红十五军团第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四野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和第48军军长,以及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是最佳人选。
但他因为受到高岗的影响,最终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原本计划授予他大校军衔,后来在毛泽东和贺龙的过问下,才改为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