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经的余额宝是一块“财产增值小甜饼”,那么如今,它俨然成为了平民理财届的一位“老前辈”。9月23日,天弘基金终于宣布要给老朋友们一点惊喜:托管费由0.08%年费率降至0.07%。这一似乎不起眼的动作,却引发市场的集体降费狂欢。你是否也心生感慨,余额宝的冷清背后,究竟打着什么“小算盘”?下面就让我们来好好盘盘!
余额宝成立至今已经熬过了12年“风雨”,从最初的天弘增利宝到现在的天弘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鼻祖级产品,它一度颠覆了我们对于存钱的认知。记得早期余额宝那骄傲的收益率吗?彼时人们剁手购物后还能看到资金咕咕上涨,俨然被塑造成了“你的钱能帮你赚钱”的经典励志故事,多么美好。然而,时代不会一直停留在甜蜜的回忆里。从早年的“收益大哥”摇身一变成为今天全市场货币基金中的“收益垫底”,不得不承认,余额宝已经从“明星选手”变成了流量“守门员”,初心不变,油光不再。
这次降费行动看起来很暖心,是关怀投资者钱包,也顺应了市场趋势。要知道,目前全市场货币基金托管费用在0.04%-0.1%之间,而余额宝之前的费率是偏高的。面对后来者愈发低廉的收费模式,它终于“撑不住场子”,率先释放善意。但问题来了,降费是诚意还是不得已?纵观其公告,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次市场环境逼出来的降维打击——市场流动性日渐宽松,货币基金收益不断缩水,如果此时再维持较高的费用,怕是连忠实客户都要跑光。累计7932亿元规模的“余额大哥”,眼下却面临逐步调整费率以留住投资人情感的不堪局面,难免有点唏嘘。
当然,余额宝并不是市场上的“独行侠”,易方达、国新国证等其他货币基金也在忙着降费,似乎形成了集体“大甩卖”的风潮。然而,这事可不只是件节约成本的美谈,对于金钱“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普通人来说,降费是好事,但能否在实际收益率上有所改变才是看客们关心的焦点。截至二季度末,整个货币基金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了1.35%,而天弘余额宝更是跌到惨兮兮的1.02%,直接告诉你:今年存余额宝,收益还没有一杯奶茶贵。此番降费,表面上说是降低理财成本,本质却仍绕不开收益缩水的核心问题。
说到底,余额宝和电商平台的结合曾让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今在费率和收益率的双双调整后,它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如果说过去的余额宝是一座理财“小金矿”,那么今天,它恐怕更像一个“存钱罐”。你放在里面的钱仍旧安全,但却少了那种实实在在的“赚到钱”的感觉。作为吃瓜群众,我们看到的是货币基金市场的整体趋势变迁,也目睹了余额宝从“天下第一一骑绝尘”到名列前茅的艰难转变。降费只是开始,真正能让用户回头的,还是如何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买到了便宜”。
试想,降费之后,如果收益率继续像滑冰场一样一降再降,这样的理财产品还能换来曾经的用户忠诚吗?要知道,对于消费者来说,费率再低,也比不上赚到反馈来的直接。如果余额宝团队真的想重新燃起用户热情,是该好好琢磨,到底该如何激活它的魅力,毕竟谁会为了几毛钱的管理费坚持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