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西安体育馆,记分牌亮瞎眼91比86——中国女篮热身再下一城,把西班牙尤文图特打得直翻白眼。赢球,理当是满堂喝彩,可赛后风头全让李缘给搅了4投1中,就得了两分,愣是被教练宫鲁鸣现场点名,好家伙,社交平台上“李缘让出首发”都快炒成煎饼果子了。
说起来,李缘这阵子的低迷,比秋天的雾还愁人——23分钟不上不下,关键末节整出3次致命失误,直接让后卫线成了众矢之的。楼下卖早点的大爷今早都感叹“瞅瞅人家小姑娘,那球丢得忒心疼!”但人家中国女篮还是赢了不是?可惜,这场子,李缘算是给打漏气了。
头一桩得聊聊那五分钟的紧张劲儿比分咬得死紧,76比73,只领先仨。这时候,对手来一手全场紧逼,李缘手里捏着皮球,被人夹成肉夹馍。头一次想给中路探子送炮弹,甩腕过猛,被西班牙后卫截胡——一个快攻打得分差嗖一声缩成1分。解说员都嚷嚷了“不能慌啊老李!”偏偏这种慌乱像是中邪,一来再来。3分钟后,李缘又在中场给包夹了,脚底一黏,碰上防守,球又掉了。这下现场都屏住呼吸,都说这节骨眼儿不能掉链子。直到韩旭上场像救火队一样连得好几分,才把人带回来。
其实说李缘这阵子状态差不光是热身赛,早在亚洲杯就苗头外露。上次打尤文图特,6投2中,只进了5分,群里球迷早就炸锅了“李缘清醒一点!”但大家心疼也没太当回事。再扯远一点,2025亚洲杯,五场里有三场白板,半决赛对日本,整场只靠罚球混了俩分,还三次失误,进攻像隐身了一样。那会儿靠韩旭合力才低空飞过,李缘的低效就埋在集体胜利里,被大家给忽略了。
老话说没对比就没伤害。瞅瞅小新人田媛媛和陈玉婕,简直一边天一边地。田媛媛这场直接惊喜连连,11分创了自己热身新高。第三节,比分一快被对手追上,田媛媛45度角一加速,拐过两个防守,低手一上篮还博了个犯规,现场都嗨了,教练点头像频率跳起来似的。再看陈玉婕,“全能型”的标签非她莫属。全场三投两中进8分,还抢了6个篮板,跟韩旭肩并肩。她有一回防守,嗅觉灵得跟早市买菜的大姐一样,一下断球推进,快攻传球,现场都哇哇叫。这俩新人,一个突破冲,一个篮板拼,都有拿得出手的本事,恰好顶着李缘“啥都沾点儿,就是不突出”的问题。
教练宫鲁鸣也没惯着。赛后发言,摆明了后卫线是短板“内线、外线都稳,后卫嘛,要下功夫。”记者再追问细节,宫指导直点李缘“年轻的怕慌,老将也没稳住。”这意思直白得跟陕西凉皮一样——你经验摆那了,该定场还是得定场。但宫鲁鸣更妙的是,中途让陈玉婕上台,平常这待遇都是给核心和得分王,这次给了新人。夸陈玉婕“身体杠、拼劲足”,就差没送上一盆花儿了。
外头媒体也炸开锅。资深评论员付政浩长文一点不留情,直说“后卫线失误太多,全场20次里后卫包了12个。”意思是你再猛的内线,要是后卫递不上子弹也白搭。直播里另一位解说一边摇头一边喊“进攻太憋屈,球压根送不到内线,最后都憋着外圈扔。”球迷则脱口而出竞技体育都是状态说了算,李缘不是不行,是新人给抢风头了,“为啥不能换换呢?”理性一点的说,热身就是给调整机会,李缘要是还转不起来,换人确实得提上日程。
第二天上午,女篮在陕西体育馆搞恢复训练。李缘主动加练破紧逼和投篮,助理教练边上指导路线,田媛媛和陈玉婕就在另一头打二对二,宫鲁鸣站中间,眼神跟扫描仪似的盯着后卫们一一扫描。训练完,大家落落大方地撤了场,李缘最后一个出来,篮球抱手里,步伐比之前稳了许多。楼下修空调的大叔见了,撂一句“姑娘还年轻,能熬出来!”
最后这场热身,李缘算是翻车了。新人抢了镜,教练亮了信号,媒体和球迷也都戳破了尴尬窗户纸。下一步咋办?说到底比赛比不过买黄瓜——贵的不一定新鲜,便宜的不一定能选。女篮后卫线,是继续守旧还是敢换新人,您老琢磨琢磨,这板凳,到底是该给谁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