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一声令下,百万大军磨刀霍霍向日寇!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一声令下,百万大军磨刀霍霍向日寇!

1945年的8月,整个世界都仿佛憋着一口气,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硫磺和尘土的味道。

三天前,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日本广岛上空升起,那刺眼的光芒,几乎让所有人都睁不开眼。美国人把他们压箱底的王牌扔了出来,战争的天平,一瞬间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倾斜。

就在全世界都在猜测日本人的膏药旗还能撑多久的时候,北方的邻居,苏联,突然动了。

8月9日凌晨,斯大林的大胡子下面,吐出了对日宣战的命令。上百万的苏联红军,像一股红色的钢铁洪流,越过中苏边境,扑向了盘踞在中国东北多年的“皇军之花”——关东军。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苏联人搞出来的这场“八月风暴”行动,打得是雷霆万钧。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在西伯利亚的寒风中磨砺出来的苏军面前,简直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捅就破。

消息传得飞快,通过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到了陕北延安的窑洞里。

在昏黄的油灯下,毛泽东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独特的光芒。他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在他脑子里铺展开来。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这不是一个需要犹豫的时刻,这是一个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刻。有些人可能还在琢磨着怎么配合盟军,怎么听从统一指挥。可他想的,要远得多。

他立刻提笔,写下了一篇气势磅礴的声明,题目就叫《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这篇声明,字数不多,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子弹,充满了力量。说白了,核心意思就几条:弟兄们,苏联老大哥动手了,咱们也别闲着了,这是咱们彻底干翻小日本的最后机会!

全国所有抗日的力量,都给我动起来,搞一次总反攻!八路军、新四军,还有咱所有的民兵武装,别等命令了,只要是还在顽抗的侵略者和那些给他们卖命的走狗,就在你们能看到、能打到的地方,给我狠狠地打!

这道命令,跟重庆那位蒋委员长的风格,可完全是两个路子。蒋委员长那边还在发号施令,要求各部队“坚守岗位,勿轻举妄动”,等待他的统一安排。

一个是“给我上”,一个是“给我等”。这其中的差别,可就太大了。

毛泽东看到的,不仅仅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他看到的是胜利之后,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将由谁来主宰。这就像一棵结满了果实的桃树,现在日本人这只讨厌的看门狗要被赶走了,谁能第一时间冲上去摘桃子,谁就是未来的主人。

他要抢的,就是这个“先手”。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朱德总司令紧接着连发七道命令,目标直指华北、华中、华南的日军占领区。

一时间,整个敌后战场都沸腾了。那些潜伏了许久,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部队,如同猛虎出笼。他们从太行山、从大别山、从茅山根据地冲了出来,向着附近的县城、交通线、矿山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

仅仅几天时间,八路军就从日伪军手中解放了像张家口这样的重要城市。要知道,张家口可是第一个被我军从日本人手里完整解放的大城市,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整个华北、山东、苏北,到处都是我们反攻的号角。无数的城镇被收复,无数的伪军被缴械。这股力量,让日本人惊呆了,也让远在重庆的国民党当局,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原本的算盘是,等美军登陆,苏军南下,他们再舒舒服服地从大后方出来接收胜利果实。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敌人的心脏地带,还埋伏着这么一股强大的力量,而且行动如此迅速,决心如此坚定。

所以说,历史的走向,往往就在那么一两个关键的节点上。当所有人都盯着原子弹的威力,盯着苏联的钢铁洪流时,延安窑洞里的那盏油灯,却照亮了另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与其说是一篇军事檄文,不如说是一份政治宣言。它宣告的不仅仅是日本侵略者的末日,更是中国人民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开始。这一步棋,下得实在是高明,它不仅加速了战争的结束,更为之后解放战争的格局,打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伟人的眼光,总是能穿透历史的迷雾,看到最关键的核心。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