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补贴计划
“你说三十块钱教个手机视频通话值不值?”老张头一脸疑惑地问。楼下的王叔乐呵呵:“省心就是赚大了!”可老张头还皱着眉:“这不是浪费嘛。”半年后,两口子因为不会用健康码,在医院门口急得团团转,差点没犯病。这场面要搁以前厂里车间主任的威风劲儿上,谁能想到?人到晚年才发现,有些钱不花,那真是自找麻烦。到底是咱们太抠门,还是时代变了?
退休生活新课题:会花钱比会攒钱更重要?
很多人年轻时拼命挣钱,到头来攒下一堆舍不得动的钱。可现实往往啪啪打脸——你以为自己省下的是养老本,其实可能是在给将来的麻烦埋单。
先说时间这回事。过去在厂里当领导,看见年轻人修水管、换灯泡都要请师傅,总觉得他们懒又败家。“我自己干!”结果呢?退休那年,我蹲马桶边鼓捣三小时,把腰闪了仨礼拜。从此开窍:时间和精力,比钱包里的钞票更金贵。《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2亿,其中近七成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行动不便或慢性病困扰。如果再死磕那些技术活,不光耽误事,还容易把身体搭进去。
再看看身边李老师,自学修家电折腾半天,一年下来膏药买了一堆,也没少受罪。他现在洗衣机一响就叫专业师傅,人轻松多了,每天公园打太极,比啥都开心。这道理放到日常生活处处适用——该付费的时候别手软,是对自己的体贴,也是对子女减负。
知识和技能上的投资,是不是冤枉钱?
不少老人觉得网上啥都有,“我搜搜看呗”。可信息真假难辨,上个月孙子帮我查资料,全是广告弹窗。我干脆每年198元买专业医学期刊会员,看药品副作用、查保健常识,用起来放心多了。有一次靠这个会员服务发现医生开的两种药有冲突,当场去医院换掉处方。《民政部白皮书》指出,全国每年因服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超20万起(国家统计局核准),尤其集中在65岁以上群体。所以啊,这点知识付费的钱,相当于给全家买保险。
还有烘焙班那档子事。我爱人在厨房折腾面粉二十多袋、烤箱冒烟三回合后,被闺女拉去报班学手艺。一开始嫌贵,可现在孙子天天嚷着吃奶奶做的小饼干,上周社区演出翻糖蛋糕还被姐妹们抢拍照。这笔投入,不仅让她找到了新乐趣,还让家庭氛围其乐融融,说句实话,这比存银行强!
医疗保健不能省,但也不能乱花
有人觉得体检项目越全越好,可几千块基因检测就直摇头。“小病不用治”,这种观念害苦不少老人。据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小区去年查出癌症的三个邻居,全都是平时惜不得花医药费的人。而像我这样每月六百请营养师配餐,虽然被笑话穷讲究,但看到邻居因为吃剩菜住院掏高额费用,就知道早预防早安心。
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信什么都买。楼下张阿姨两万八买保健床垫,被工商局封店才知被骗。所以会不会分辨消费与投资,就是咱们这一代人的必修课。我总结个“三问法则”:这笔支出能否节约时间?能否提升健康?能否改善家庭幸福感?只要占上一条,就值得考虑。不然,再便宜也是糟蹋辛苦挣来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