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土改期间,齐白石子被定为地主,向毛泽东求援后结果如何?

说起齐白石这个人呀,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肯定是他的画,那些虾蟹荷花,活灵活现的,不说别的,现在估计也值不少钱吧。可谁想到,这位画坛的顶尖人物,在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家里也出了点小状况。他的儿子被划成地主,还被抓了起来。那会儿齐白石已经86岁了,住在北京,收到家乡的信后,竟然直接写信找毛主席求助。这一封信一寄出去,局面立马变得不一样了,但结果到底咋样,还得细细说。

齐白石出生在1864年,湖南湘潭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放牛当学徒,长大后靠木匠活谋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1902年,他开始自己学习画画,逐渐摸索出些门道。1917年,他第二次去北京,结识了陈师曾等人,得到一些指导。1919年第三次北上后,就没再回家,留下来了。当时他55岁,算是老北漂,租住在法源寺、观音寺、石镫庵这些地方,画的作品卖得不好,十块钱一张都难卖出去。

京城的画坛挺倔,有人觉得他那些画风俗气,就像在用土气的画风吸引眼球;也有人说他不学习,没啥真本事。结果,他被赶出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这些圈子,要不是徐悲鸿后来帮一把,给他找教课的工作,还帮他把作品推荐到国外展出,恐怕他在圈里也站不太住脚。徐悲鸿比他小了整整32岁,陈师曾去世后,1923年,他就成了齐白石最大的靠山。齐白石后来还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这心里那份感激,真不是白说的。

到了1930年代,齐白石的名气逐渐涨起来了,他那大写意花鸟画中红花墨叶的风格特别红火,很多人找他画画,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他前半辈子在老家默默无闻,到了后半辈子北漂才算大器晚成,衣食无忧。赚的钱一部分寄回湖南老家,给三个儿子齐子进、齐良迟、齐良元。这些儿子用钱买了200多亩水田、几十亩山林,还搭了三座院子,将来出租给佃户收租金。在当时农村,这种事儿挺常见的,齐白石自己靠卖画挣的正当收入,并不是靠剥削得来的。

一到土改这事儿,齐家的底子就成了难题。1950年,全国土改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在湖南湘潭县荷月乡的齐家老宅附近,工作队逐户调查,齐家的土地面积一清二楚,然后按政策认定他们是地主。没收田地、山林、院子这些事儿倒不算大问题,还得把之前收的租田押金退还,还有那1000多银元和200多石的押粮也都得归还。

这些钱早就被儿子们用来买新地新房了,哪里还能拿得出来?作为长子,齐良元管家务事,被乡政府抓起来关在公所,随时可能被拉去批斗,还可能有被枪毙的危险。齐家的其他人也都悬着心,弟媳和孙子们不停地写信到北京,一封接一封,描述得特别清楚:田地被封了条,院子贴了标语,家里的东西要逐一清点。

齐白石在北京西城区的小院里住着,每天都在画画,门口访客络绎不绝。不过,一收到这些信,他就急得眼发直。已经86岁了,靠拐杖走路,信堆在摊桌上,他反复看着。这两人是老乡,湘潭杏子坞和韶山冲只相隔五十公里,但之前齐白石还没见过毛泽东的面,更别说有交情了。在1949年上半年,他根本不认识毛泽东是谁。齐白石顾不得其他,决定写信去求助。

1950年头,他一听说土改快到了,就主动表态,说自己家里那200多亩地都愿意交给国家,让群众来分,还顺便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待遇问题。没多久,毛泽东在中南海见了他,还和朱德、章士钊一起吃了饭。这事让齐白石觉得心里踏实了,可是基层似乎还没通知到。到1951年元旦前后,他收到家里人来信,说齐良元被抓,认定成了地主,他又写了第二封信。

这封信写得十分工整,用的都是上等的宣纸,详细列出了财产的来历:从1920年代开始,卖画所得的款项,有几千元,都是正正当当赚来的。信中还恳请毛泽东帮忙,在划分成分和具体处理方式上多多照顾、灵活一点。他还强调自己出身贫农,绝没有剥削过别人,那些田地都是儿子们用寄来的钱买的。

毛泽东明白土改政策非常严格,不能因为齐白石是文化名人就给他走后门,否则湘潭的土改就难以推动了。齐白石抗日时期拒绝为日本人作画,贡献也挺大,但原则问题不能放松。1951年1月27日那天,毛泽东在信上用铅笔写下批示:“请王首道同志把这个交给湘潭县委研究处理。”王首道是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主席。

毛泽东还亲笔回信:“白石先生,来信收悉,已转交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王首道主席,请他视情况酌情处理。祝您保重身体!此复。顺致敬意。”这封信的信封如今仍能看到,字迹清晰。齐白石看到“酌情处理”这几个字,心里稍微放心了些,觉得湖南那边应该会听毛泽东的,给他留点面子。

其实,毛泽东早就通过儿子毛岸青,给家乡土改工作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齐家人不参与分田,家产由政府处理,归还给农民;二,家庭成分要实事求是,啥就是什么;三,地方政府执法要公正,不偏袒,按政策办事,群众才会支持政府。这三条听着挺正规,没什么特殊照顾,但关键在于执行的时候留了一些弹性。

王首道收到指示后,把文件转给了湘潭县委书记兼县长杨第甫,他特别强调,齐白石是位大画家,不能因此就偏袒,要按照法律和政策公平处理。这话说得很明确,不能有偏差。到了1951年2月,杨第甫又把文件转到湘潭县第十一区政府,因为齐白石的老家在茶恩寺镇荷月乡,这个区负责这件事。

他强调要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办事,别搞一刀切。区里政府、乡农会以及工作队都专门抽时间去做群众工作,挨家挨户讲清楚齐白石的情况:土地是他靠卖画赚的钱买的,不是解放前三年被剥削积攒下来的;齐良元一家的日常还帮佃户减租,群众都挺认可的。调查之后发现,齐家不少佃户都理解,没有闹出大事来。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大部分土地、土山、林院子被没收,只留下少量自耕地;押金会分几次退,还不用一下子全部退完;齐良元也获释,不再关押他,全家也免去了批斗,不被拉去游街。但成分没变,依旧认定是地主。这个处理结果其实是实事求是的,土地多就还是地主,要动的话会影响整个镇的土改进度。

齐白石在北京听到儿子释放,不再批斗,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放下,觉得成分也该调整了。对此,他对毛泽东感激得直流泪,也记挂着杨第甫的恩情。后来杨第甫到北京开会,齐白石特别画了一幅荷花图送给他,落款还连写了三个“白石”,意思是三次叩首表达谢意。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