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赵尚志在孤军无援缺衣少食冰天雪地等恶劣困境下,怎样坚持抗日?

零下四十度的林海雪原里,赵尚志正带着战士们趴在雪窝子里。

枪栓冻得拉不开,手指头都僵得跟胡萝卜似的。

有个小战士嘟囔着:"这鬼天气,枪都成冰棍了,还打啥仗啊?"赵尚志搓了搓手,哈着白气说:"天越冷越好,小日本那帮怂包最怕冻!"

1937年的东北,抗联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缺吃少穿不说,连子弹都得数着用。可就是这么一支队伍,硬是在冰天雪地里跟小日本周旋了整整十一年。要说赵尚志这人,那真是把穷日子过出了花来。没吃的?马肉马皮都能对付;没子弹?那就一枪一个准儿;天太冷?正好拿来当武器使。

那年冬天在通北的冰趟子,赵尚志带着七百多号日伪军兜圈子。小日本追着追着就进了结冰的山涧,一个个在冰面上摔得四脚朝天。抗联的战士早就在两岸雪地里挖好了掩体,那仗打得,跟打雪地里的活靶子似的。七个人的代价,换了两百多个鬼子的命。夜里零下四十度,枪栓冻住了?赵尚志有招儿——火堆旁边支个树杈,把枪栓烤两分钟,立马又能使唤。机枪套上马褡子保暖,打二十发就换备用枪,火力从来不断档。这哪是挨冻受罪,分明是把老天爷的寒气都变成杀敌的利器了。

粮食断了的时候,那才叫真难熬。先吃冻死的马,再啃马皮马掌,最后连榆树皮都得磨成面。有回一个小战士饿得走不动道,赵尚志把最后半碗炒面倒进雪锅里,搅和成稀糊糊。"来,喝口热乎的。"他自己先灌了一大口,咧着嘴笑:"肚子留着装鬼子的子弹,好饭还在后头呢!"行军歇脚的时候,他让文化教员在雪地上写"抗日"俩字教新兵认。晚上围着火堆唱歌,那首自编的《白黑长征歌》唱得人心里头热乎乎的。

要说赵尚志最绝的,还是跟老百姓打交道那套。他搞了个"五家一密营"的规矩,五户山民负责一个秘密营地,存粮食、藏盐巴、收鞋子。部队拿东西就打欠条,等打跑鬼子再还。有回老乡送来四十双靰鞡鞋,赵尚志非要给钱。老乡直摆手:"自家做的东西,要啥钱呐!"他笑着说:"您这鞋可是'抗日股份',等胜利了咱们一块分红!"打那以后,老百姓管给抗联帮忙都叫"入股",送情报叫"分红"。冬天江面一封冻,两百多架马拉爬犁就在夜里运伤员、送弹药,二十里一换马,小日本连影子都摸不着。

1933年那会儿,赵尚志被错误开除党籍,就带着一支手枪三颗手榴弹单干。三个月拉出十三人的队伍,到年底就发展到两百多人,缴了一百二十支枪。打宾州的时候城墙太高攻不进去,他直接让人把老榆树掏空做成土炮,一炮就把城墙轰出个大窟窿。这一仗下来,"赵尚志"三个字算是刻进小日本的噩梦了。

1942年2月12号那天,赵尚志被特务打中了肚子,肠子都流出来了。他硬是回手两枪干掉了叛徒。小日本审他的时候,他就说了一句话:"老子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战场上!"后来鬼子割了他的头,可他那股子精神头儿,早就长在白山黑水间了。树干上刻的那句话说得真好:"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

十一年啊,四千多个鬼子栽在他手里,三个日军师团被拖在东北动弹不得。现在想想,当年那些挨饿受冻的日子,那些枪林弹雨里的挣扎,不正是靠着这股子"能把穷日子过出花来"的劲儿才挺过来的吗?冰天雪地里,缺衣少食时,孤立无援处,总有人能把绝境变成转机,把苦难酿成力量。这大概就是为啥直到今天,咱们提起赵尚志,心里头会热乎乎的缘故吧。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