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鸠山由纪夫:日本须看清过去,踏实吸取教训

“日本前首相跑北京低头认错,日本网友骂他卖国,中国热搜却爆了,这画面够魔幻吧?”

9月3号上午,天安门广场太阳晒得冒烟,鸠山由纪夫混在外国嘉宾堆里,站得笔直,跟全场一起默哀。镜头扫过他,弹幕刷得飞起:这老头怎么还敢来?转眼到4号,他落地东京,儿子鸠山纪一郎连夜发推:“爸,求你以后别去。”同一天,中文互联网把他的鞠躬截图做成表情包,配文“真·道歉三连”。

先别急着笑,把镜头拉回8月28号。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首场记者会刚公布外宾名单,“日本前首相”五个字一出来,微博热搜直接爆灯,后头跟着一个紫红的“爆”。运营小哥后台数据哐哐涨,一分钟三万条,关键词全是“鸠山”“道歉”“他来干嘛”。日方那边更刺激,右翼论坛连夜开帖,标题简单粗暴——“鸠山由纪夫的卖国秀”,点击量两小时破十万。

可鸠山自己呢?他2号先去见了对外友协会长杨万明,开口第一句:“我带着反省和谢罪的心情来的。”没有官腔,没有翻译兜圈子,就是低头认错。会见小屋里空调嗡嗡响,他额头的汗没停过,说完还补一句,“我想给那些死掉的中国普通人上柱香。”现场工作人员后来跟记者嘀咕:“老头儿手一直在抖,不像演的。”

隔天3号,他真去了广场。流程单上给他安排的位置不算前排,但他站得笔直,全程跟着唱国歌。直播切到他特写时,观众肉眼可见他嘴角在颤。有做电视导播的朋友私下说,那几秒镜头他们领导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决定给,因为“收视率飙得离谱,广告商都乐疯了”。

回日本就更精彩。成田机场国际出口,二十多家中媒蹲守,长枪短炮堵得跟春运似的。记者问:“为啥顶着骂声也要去?”他答:“不承认历史,日本没未来。”话音没落,旁边日本记者抢着用日文吼:“你这是给中国站台!”老头没躲,直接顶回去:“站台?我站的是事实。”这段对话被同声传译实时扔回中文互联网,十分钟剪辑版播放量破千万,弹幕齐刷“硬刚”。

可别以为他第一次这么干。2013年他去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进门他就把手上花圈摆好,鞠了90度的躬,那次被日媒骂了三天。2018年他再去,还加了一项:用毛笔写下“和平”俩字,落款鸠山由纪夫。馆里工作人员回忆,他写完站了足足五分钟,眼圈红得跟兔子似的。那次回日本,机场同样有右翼举牌叫他“国贼”,他绕开人群自己推行李,一句话没回。

有人把几次画面剪成对比视频:南京鞠躬、北京默哀、机场被堵。弹幕里有人调侃:“这老头快把‘道歉’打成个人IP了。”可好玩归好玩,数据不撒谎。B站那条混剪48小时冲上全站排行榜第二,仅次于一条游戏攻略。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八个字:“他欠的,他还;我们听就好。”

鸠山家里其实早炸锅。儿子鸠山纪一郎是大学工学教授,社交账号平时发无人机照片,那天连发三条,“父亲没必要去”“历史问题应该留给学者”,还@了自民党几个大佬求声援。结果中文网友翻墙上他推特,评论区瞬间被中日文混合刷屏,“你爸比你勇敢”“先回家读懂历史再说话”。逼得他第二天把评论关了。

日本国内舆情也古怪。左翼媒体《东京新闻》发了篇短评,标题只有一句“承认罪孽需要勇气”,结果纸媒被便利店下架,官网评论区涌入五千多条骂声。对比之下,中国这边商家反应神速,淘宝立刻上架“鸠山同款”黑色领带,广告语直接写“道歉领带,限量九百九”,两天卖断货。店主跟笔者说:“我们也不管政治,就蹭个热度,没想到真有人买单。”

有研究机构顺手拉了份数据:鸠山相关话题在微博阅读量三天冲到8.2亿,抖音话题播放破15亿;日本雅虎新闻下相关报道留言总量不到两千条,点赞最高却是“别让鸠山再回日本”。两边舆论温差肉眼可见。

可要是把时间倒回2009年,鸠山当首相那会儿,画风完全相反。当年他喊“东亚共同体”,被日本国内捧成“新理念”,现在却成了右翼口中的“卖国证据”。一位当年跟他跑首相府的记者回忆:“那时外务省官员见到他全鞠躬,现在同一批人背地里说他脑子坏了。”历史就是这么任性,一转脸就能把人从热搜之神打成叛徒。

说回这次北京行。据随行中方翻译透露,老头私人行李里塞了两本书,一本是《日中战争证言集》,一本是《南京大屠杀史料》,书页被翻得发毛,空白处写满日文小字。翻译问他带这干嘛,他说:“怕自己在机场被骂得动摇,翻几页就清醒了。”

数字也更直白。中国官方没公布外宾具体人数,但能用常识算:红场上千名观众,外宾只占南边一小块,镜头敢给他特写,等于默认他分量。而日方自民党高层一个没来,公明党象征性派了个部长,坐后排,直播基本没给镜头。中日官方谁更乐意让自家人露脸,不言而喻。

鸠山离开北京那天,航班是国航CA925。地勤给头等舱旅客发小礼物,他婉拒,把礼物推回去,补一句“我这次来不是游客”。空姐后来在朋友圈发:“老爷子一路都在看舷窗外的北京夜景,眼眶比来的时候更红。”

回到东京,他家里电话被记者打爆,他干脆拔了线。媒体找不到人,转头去堵他儿子,纪一郎在学校门口被围得走不了,只好说:“父亲的行为不代表全家。”一句话又上了日推热搜。中文网友连夜做梗图:把他爸鞠躬照和他被逼表态照拼一起,配文“同一个屋檐下,两种正义”。

很多人忽略一个小细节:他这次来华机票是自掏腰包。随行团队只有一名助理,酒店住的是会场统一安排的四星商务标间。对比某些国家前政要来华演讲动辄包层总统套,他显得寒酸。媒体问原因,老头答:“道歉还要人请,那道歉就假了。”

要说盈利,也就北京之行后,他个人演讲费涨了点。国内高校请他视频连线,报酬从原来一万人民币涨到三万,但他大多推掉,说眼睛不好,晚上直播吃力。偶尔答应,也要求把酬劳直接捐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基金会,基金会工作人员跟笔者确认,钱确实到账,还附言一句“微不足道的歉意”。

数据再次给出冰冷对照:中国网民对“日本道歉”这一关键词过去十年搜索指数峰值出现在2014年、2017年和今年9月3日,前两次是安倍政府的表态节点,今年是鸠山个人到访。单人撬动热度,比一整支外务省公关团队都猛。

有人担心他来这么一出,回国后的人身安全。东京警视厅给的数据是:9月4日至6日,鸠山家附近巡逻警力从每天两班增加到四班,但没有公开警告。知情警察说:“右翼真要闹,再多警员也拦不住,象征意义大过实际。”鸠山自己倒淡定,被记者围堵时回一句:“我挨骂比子弹多,不也活到七十多。”

再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他图啥?名早就有了,利看起来也没捞着,还连累家人被网暴。中国社科院一位老师跟笔者聊,只说了一句:“有时一个人低头,不是对面逼他,是他自己想站直。”数字、热搜、表情包,热闹完了,留下的就这一句。

鸠山由纪夫能不能撬动日本国家立场?大概率不能。但数据也摆在那:他每来一次,中文互联网上“抗日战争”搜索量就往上猛蹿,年轻人把史料剪成短视频,播放量动辄几千万。热潮褪去,至少留下几千条高赞评论——“原来还有日本人真道歉”。

故事说到这儿,该散场了。北京夜里气温二十度,东京还在三十度徘徊,两个城市的空调外机嗡嗡响,像同时给历史降温。鸠山回了他的书房,门口邮箱塞满信,有骂的,也有中国网友手写的“谢谢”。他不回,也不扔,就摞在桌角。

历史这玩意,有时候不是大炮飞机,不过是一封没拆的信、一次九十度的鞠躬、一条破亿阅读的短视频。信不信由你,低头的那一秒,热搜替它记了账。

老头下次还来吗?安检通道里他回头冲镜头摆摆手,没说话。要不你猜?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