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土地革命是穷人翻身的革命,消灭地主阶级此案翻不得也不能翻

今天凌晨三点多了,我睡不着,干脆坐起来点了个烟,刷手机。看到网上又有人在聊地主的事,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地主其实也挺不容易,祖上几代人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不能说分就分了;还有的说,那时候不少地主对长工挺厚道,过年还管顿肉。听着好像也挺有道理,但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心里憋得慌,就想跟你唠唠。

你说这些话的人,是不是忘了那时候的农村是个啥样?朝廷的官最多到县里,再往下,村里、镇上,谁来管事?一个县就那么几十个衙役,几万人的摊子,靠他们一个个去调解纠纷、收税、修路?根本不可能。那谁来管?就是那些有地、有钱、有闲的地主。他们不光收租子,还管修桥、修路、谁家孩子该上学了,甚至谁家娶媳妇该随份子,都是他们说了算。这不是他们爱管闲事,是那时候的社会结构就这么定的。

你想想,一个农民要是没地种,靠啥活?只能租地主的地,交租子。租子是多少?有时候能到五成、六成,甚至更高。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剩不下几粒粮。你要是不交租,地主一句话,你全家就得流落街头。这哪是平等关系?这就是统治和被统治。就算有那么个别地主心善,不压榨人,可整个制度摆在这儿,他是受益者,是既得利益者。你不能拿个别例子去否定整个阶级的性质。

再说说这地主是怎么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每个朝代刚建立的时候,打仗打完了,人死得差不多,地都荒着。新皇帝为了恢复生产,就搞均田,按人头分地。这时候大家起点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有人勤快,省吃俭用,存下点钱;有人家里孩子生病,或者碰上天灾,扛不住了,只能卖地换钱救命。这时候谁买?当然是手里有钱的。一来二去,地就慢慢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这叫“马太效应”,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不是说富人一定多坏,但他们在这种社会结构里天然占优势。你家孩子要读书考功名,得请先生、买书、买笔墨纸砚,还得几年不下地干活。普通农民家庭供得起吗?供不起。可地主家供得起。他儿子要是考上了秀才,见县官都不用跪,这地位立马就不一样了。要是考中举人,甚至进士,那就直接进官场了。你看,地主不仅能控制土地,还能通过科举进入上层,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子。农民呢?几辈子都翻不了身。

所以你看,地主阶级不只是有钱,他还垄断了权力、教育、话语权。你说他个人善不善良,重要吗?重要,但改变不了整个制度的压迫性。就像现在,哪怕有老板对员工特别好,可打工的本质还是被雇佣,还是得听人家的。古代也一样,地主和佃户之间,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改不了。

那怎么办?只能革命。不把这套东西彻底打碎,农民永远翻不了身。土地革命不是简单地把地主家的东西抢过来分了,那是表象。真正的意义是打破那个延续几千年的基层权力结构。以前是地主说了算,以后是农民自己当家做主。这不只是分了几亩地的事,是整个社会权力的重新洗牌。

有人说,革命太激烈了,伤到好人了。这话我也信。确实有小地主,家里就几亩地,自己也下地干活,结果也被划成地主,挨了批斗。这种事肯定有,任何大变革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精准。可你不能因为几块好肉被挑掉了,就说不该挑刺。那时候中国农村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不掀桌子,根本治不了本。

你想想,要是不搞土地革命,新中国能站起来吗?农民连地都没有,怎么搞生产?怎么支援前线?怎么搞工业化?没有土地改革,后面的建设全都是空中楼阁。共产党能得天下,不是靠枪杆子打下来的吗?可枪杆子靠谁?靠千千万万翻身的农民。他们为什么愿意跟着干?因为分了地,有了盼头。这不是意识形态,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信任。

现在有些人在网上替地主喊冤,说他们也是劳动者,积累财富不容易。这话听着温情,可别忘了历史背景。你说地主家第一代可能是勤快人,可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他们还劳动吗?他们靠收租活着,靠权力压人。你不能拿“勤劳致富”这套逻辑去美化一个已经异化成统治阶级的群体。就像你现在不能说某个贪官小时候学习刻苦,就原谅他后来的腐败行为一样。

还有人说,地主也做善事,修桥补路,建学堂。这我不否认。可你得看动机。他修桥是为了方便自己出行,建学堂是为了培养自家子弟,救济穷人也是为了名声和稳定。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益,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你不能拿这些事去抵消整个阶级的剥削本质。

土地革命不是针对某个人,是针对一种制度。就像拆一栋危房,不管哪根柱子结实不结实,都得推倒重建。不然新房子盖不起来。那时候中国最缺的不是改良,是彻底的变革。不打破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就不可能现代化。

现在回头看,有些人想翻案,可能是出于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也可能是被某些“温情叙事”迷惑了。可你得明白,土地革命不是可以拿来讨论对错的历史事件,它是新中国立国的基石之一。它让几亿农民第一次真正拥有了生产资料,第一次在政治上有了地位。这个成果,不能被轻轻松松地否定。

我们今天讲共同富裕,讲乡村振兴,其实源头就在这儿。没有当年的土地改革,就没有后来的人民公社,也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这一路走来,基础是那时候打下的。你不能一边享受改革成果,一边否定改革的前提。

所以我说,这案子翻不了,也不能翻。不是谁不让翻,是历史不允许翻。它已经成了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成了人民记忆的一部分。你可以讨论细节,可以反思过程中的偏差,但不能动摇它的根本正当性。否则,不只是歪曲历史,更是动摇国本。

天快亮了,话说得有点多。但有些事,不说清楚,时间久了,人就容易糊涂。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更得看清它的根在哪。你觉得呢?你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怎么想?你会觉得地主家的善行能抵消整个制度的不公吗?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