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第三轮谈判确认举行,俄乌背后各有想法,谈出结果的前景不太明朗

无人机袭击莫斯科。谈判提议还在路上,乌克兰却突然把手伸进了俄罗斯的腹地,让人一下子嗅到火药味。

就在外界还在琢磨俄乌第三轮谈判是不是有希望,乌克兰这波动作给了答案。

谈判桌还没摆好,战场局势已经用无人机说了话。

伊斯坦布尔可能会见证俄乌的又一次“握手”。按俄罗斯的说法,第三轮谈判定在7月24日或25日,细节地点和代表还商量着来。

表面上看,不管是俄方还是乌克兰,这次都在配合演出,双方也没有拒绝谈判邀请。但这背后,没人相信会真的有转机。

不是我刻薄,而是俄乌、西方媒体,甚至土耳其媒体,没有任何一家看好本轮谈判。

失望其实早就写在每个人脸上。西方媒体嘲笑说,这次谈判不过是政治秀,泽连斯基是被特朗普往前赶着走。

什么意思?就是特朗普最近动静有点大。泽连斯基在西方几乎成了众矢之的。先是西方舆论集体开火,质疑泽连斯基压根没想过和谈。紧接着,美国那边的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直接爆料,说特朗普已经琢磨着换人,让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顶上。

泽连斯基这时候突然“和气”起来,宣布要谈判,还顺手把自己内阁大换血,任命了一圈“让华盛顿放心”的官员。

这一连串表态,不就是在向特朗普表忠心吗?谁都知道,乌克兰现在最大的金主是美国。不把美国总统哄高兴了,未来怎么打?

谈判意愿变得这么快,和乌克兰自己真实的战略诉求无关,反倒像是政治投名状。只不过这回不是献给俄罗斯,而是献给白宫。

回头看俄方和西方的想法,那就是另外一出戏。俄媒《观点报》分析,认为乌克兰眼下根本没余粮。导弹、防空系统都快见底,库存回升还要一个多月。手里没底牌,正好把谈判拿来当幌子,借着谈判往西方要时间,要武器。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这种操作实在太熟悉了。明斯克协议怎么来的?口头上自己一套,实际行动又一套,换来的只有拖延和欺骗。

俄媒这番逻辑:西方人嘴上说和谈,实际上是等德国的“金牛座”导弹和美国的“爱国者”,一送到前线,乌军防线才能续上命。

你换个角度想,乌克兰这时候发动无人机袭击莫斯科,是不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俄罗斯,“你别误会,我说谈判不代表要退让,武器什么时候到位,仗还怎么打,该打还得打。”

这场谈判,怎么看都像是在给西方争时间,替乌克兰争补给。

土耳其媒体说得很实在,所谓的“重大突破”,根本想都别想。本次谈判如果勉强谈妥了战俘交换,已经算是意外收获。停火、基础设施安全还是燥得很,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戏。

俄乌在关键议题上的分歧,根本没有哪一方会退让。

过去的两轮会谈,双方吵来吵去,什么停战、什么不得袭击基础设施,最后全都归零。剩下的不过是给国际舆论一个说辞,谈判唱完了戏,接下来还得在战场上掰手腕。

更“滑稽”的地方在于,谈判还没开始,场外的西方跟俄乌双方,早已互相泼凉水。大家一边配合着摆出和平姿态,一边内心戏十足,不约而同地做好了“谈崩”的打算。

其实这就是乌克兰和西方现在的博弈逻辑。俄乌打到现在,西方的耐心和库存一样,快耗尽了。泽连斯基如果再不表现得积极点,特朗普真有可能换掉他。

乌克兰的“愿谈”不过是嘴上的台词,实质就是拖延和博弈。

你看德国。德国这回罕见地跳出来,决定给乌克兰远程打击武器。俄媒立马断定,这和谈判同一天登场,除了拖延俄罗斯,没别的解释。

回想明斯克协议时的套路,简直一模一样。俄罗斯吃过亏,这次没人觉得会再二百五一次乖乖信西方的承诺。

对俄罗斯来说,嘴上当然也要配合着,说愿意坐下来聊,至少别给自己落下“破坏和平”的话柄。但到了真要谈结果,每一次都只剩下交换战俘、发发口头声明,然后继续熬战场。

所以当无人机出现在莫斯科上空,这不是乌克兰搞气氛热身,而是直接用行动宣告,擦枪走火随时都在路上。

土耳其《独立报》已经把话说透了:这轮和谈不过是老套路,唯一有可能拿得出手的进展,大概就是战俘交换这一点点人道姿态。

俄乌战争,没有人把希望寄托在谈判桌上。

答案清晰,真正的博弈还在枪炮之间。谈判只是场外的烟雾弹,谁信谁就输了。

#致伟大胜利#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