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国足又双叒叕解散了,你心里是不是也犯嘀咕?这支队伍仿佛成了个变形金刚,每逢比赛失利,立马原地解体化作零件,过上俩月又神奇重组,说是"全新血液",实则旧瓶装新酒的操作早就被球迷看穿了。比如去年9月世预赛踢砸后,队伍顷刻散伙,10月再拼拼凑凑飞澳大利亚,换个包装就想让差评清零,这招拆队卸火法倒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足协手里捏着个"点金术",名单魔方转得你眼花缭乱。今天捧出个中甲小透明,明天塞进俩归化球员,弄得每次大名单公布,跟开盲盒似的新鲜又带点滑稽。可球迷哪是这么容易糊弄的?人家二话不说绕开足协,直接把矛头瞄准了赞助商的钱袋子——你们不是爱搞战术闪躲嘛?那我们搞个"断粮战术"陪你玩玩。
记得2020年那记"中性名改革重拳"吗?文件一出,蒙牛、上汽这些金主二话不说,扭头就把钱砸进了女足。到了2022年再看足协账本,好家伙负债12亿,广告费缩水转播费跳水,明眼人谁看不明白?这是资本家在用脚投票!再想想2018年世预赛,球迷抱团抵制某乳企的场面多壮观?硬生生逼得品牌方暂停赞助。这招可比骂街狠多了——早几年国足光球衣赞助就能签10亿大单,可现在呢?连青训投入都缩水成了国家队运营费的边角料。
最叫人瞠目的还得数归化球员这出大戏。恒大当年豁出去20亿,从高拉特到费南多七人阵容,结果不是出不了场就是上场贡献个"零蛋"。折腾到最后,钱烧得噼啪响,成绩连半点火星都没见着,活脱脱一出"亏血本赚吆喝"的现代寓言。如今看到足协又玩起新把戏:去年江苏城市联赛突然冒出京东、伊利等14个金主捧场。可钱往哪儿去了?看看青训投入的下降曲线,真相简直打脸打得响亮。
至于今年东亚杯的140件行李风波,妥妥是"差生文具多"的顶配版。医疗设备就占23箱,结果被韩国队灌个3:0。场外排面倒是足,场上战斗力却掉链子,球迷心里那杆秤立马歪倒:"瞧你这铺张劲儿,抵制继续走起!"
眼下这场面跟猫抓老鼠似的,足协用"变形金刚战术"拆解舆论压力,球迷就使"断粮计"掐紧钱袋子;足协耍个归化改名障眼法,球迷立马揪着行李战绩死磕到底。犹记当年国足光凭人口红利,球衣赞助费都能压过阿根廷队,现如今省级联赛都得靠金主"管饱",商业价值跳楼大甩卖,足见球迷这手"断粮术"何等见效!
说白了,解散重组不过是个障眼法,治标不治本。足协要想真正翻身,怕是得学学隔壁铿锵玫瑰——用硬邦邦的成绩单换赞助商的心服口服。可看看那打水漂的20亿归化经费,再瞅瞅青训账户上的赤字,他们真能放下"斗争思维"踏实做事吗?我看悬。倒是场外的老百姓已然亮出态度:想重塑山河?先学会为自家金主留条活路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