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两项重磅新规,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磁材制造实施出口管制,规定只要产品中稀土含量超过0.1%就必须经过审批。这一措施被广泛视为对美国9月底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的直接回应。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被美国列入清单,荷兰政府随后介入,这一事件成为贸易战中的标志性冲突。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每架F-35战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其中用于高温磁体的铽和镝,全球超过90%的产能集中在中国。美国的芒廷帕斯稀土矿虽能产出原矿,但其精炼环节仍严重依赖中国的技术与产能。中国的新规不仅管控稀土原料,还将开采、冶炼分离、金属提纯乃至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对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批准。
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是一个连接全球超过1.1万家金融机构的高安全性网络,它本质上是一套标准化的金融信息传输协议,需要与美国主导的清算系统CHIPS协同运作才能完成美元跨境清算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与欧盟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出SWIFT系统,导致俄罗斯出现现金挤兑,卢布汇率暴跌,这展示了SWIFT作为“金融核武器”的威力。
将中国这样一个规模远超俄罗斯的经济体踢出SWIFT,后果截然不同。 中国是160多个国家的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制造业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利益,仅苹果公司2023年在华销售额就超过700亿美元,特斯拉、高通、波音等美国企业都深度依赖中国市场。 若强行切断中国与SWIFT的联系,全球供应链将面临立即断裂的风险,不仅冲击中国经济,也会导致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贸易活动陷入停滞。
SWIFT的决策机制也限制了美国的单边行动能力。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其25个董事会席位中欧洲国家占据17席,美国仅占2席,中国也拥有1席。任何将特定国家排除出系统的决定需要欧盟成员国等多方的共识。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的年贸易额高达数千亿欧元,它们明确反对与华“脱钩”。美国难以独自决定将中国踢出SWIFT。
中国为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4年6月,CIPS已拥有142家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6大洲4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超过13000家间接参与者,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CIPS目前仍难以完全替代SWIFT,相当比例的CIPS业务在处理时仍需借力SWIFT的报文系统。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年来显著加速。俄乌战争后,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比例从战前的1.9%增长到2024年7月的6%,规模扩大了三倍多。在铁矿石贸易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于2025年10月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达成协议,部分铁矿石贸易开始以人民币结算。 铁矿石是仅次于原油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宗商品,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这一突破对削弱美元霸权具有象征意义。
能源领域,沙特阿美公司已开始接受人民币支付,三个月内人民币在沙特石油交易中的结算比例从19%升至34%。 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的日交易量已突破300亿美元,掌握了全球13%的原油定价权。 这些变化显示人民币正从区域货币向国际结算货币迈进。
美国智库CSIS评估认为,美国要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链,需要8到10年时间和超过百亿美元的投入,且面临严峻的环保审批压力。 中国在稀土精炼技术方面领先全球约20年,短期内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国防领域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特朗普在2025年10月19日的一次专访中承认,100%的关税“不可长期持续”,并表示美国愿意与中国“相处融洽”。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也在此前明确表示“关税战、贸易战打不得,也不会有赢家”。这些表态反映了双方对经济深度融合现实的认知,以及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的意愿。
全球多国在俄乌战争后加速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欧盟推出了INSTEX系统,金砖国家也在探讨建立新的结算网络。 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港口与金融机构已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甚至试点数字人民币。 这些动向表明,全球金融体系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