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印度高调宣布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正式服役,举国欢庆“跻身航母强国俱乐部”。然而,两年多过去了,这艘被寄予厚望的“国产骄傲”至今仍未形成完整战斗力。究竟是技术整合失败,还是印度军工体系的深层问题?
“维克兰特”号宣称是印度首艘“自主研制、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由各国技术拼凑而成的“大杂烩”。核心部件全部依赖进口,其舰体设计来自意大利芬坎提尼集团,模仿了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动力系统采用美国通用动力的LM2500+燃气轮机,但实际输出功率比原计划低了近3万马力,导致航速仅有23节,辅机和传动系统则由德国提供;相控阵雷达是以色列的EL/M-2248 MF-STAR;防空导弹系统是俄罗斯的“巴拉克”;俄罗斯供应阻拦索和高强度钢材;电力设备由芬兰负责;舰载机则包括俄罗斯的米格-29K,尚未交付的法国“阵风M”战斗机,和印度国产的“光辉”舰载机。
这种“万国牌”的技术拼凑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各国的优势技术,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整合难题。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导致系统间的协调极为困难。例如,以色列雷达和俄罗斯导弹存在通信协议冲突,实战中防空系统可能直接“罢工”,这在防空作战中几乎是致命的。
更离谱的是,“维克兰特”号的飞行甲板设计存在严重硬伤,是其无法形成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采用滑跃甲板+斜角甲板设计,起飞区和降落区完全重叠!无法实现同时起降作业。在进行舰载机起飞时,需要清空后甲板的降落区,而当舰载机需要执行降落任务时,就无法放飞其他舰载机,这在激烈的海空战斗中极易贻误战机。相比之下,中国辽宁舰和山东舰采用独立前起飞线设计,可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作战灵活性远超印度航母。
不仅如此,同样尴尬的是,三哥在引进法国“阵风M”舰载机之后,才发现“维克兰特”的升降机宽度比“阵风M”翼展窄了0.9米。如果要搭载“阵风M”,就必须要进行“大手术”拓宽升降机。据说,三哥更倾向于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打算先把“阵风M”舰载机的翼尖挂架拆掉,等进入升降机后,在甲板上的时候再把两个翼尖挂架装上。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