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AI狂飙的股市,是盛宴还是陷阱?
说真的,这一年全世界都被AI卷疯了。
从硅谷到华尔街,从芯片厂到互联网公司,大家都在喊“AI改变一切”。
英伟达的股价,一年飙了超过200%;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科技巨头,也像开挂一样一路狂飙。
标普500更是被AI带上了历史新高,美股市值狂涨近9万亿美元。
但,就在所有人举杯庆祝“AI新时代”时——高盛CEO苏德巍(David Solomon)在意大利科技周上,冷冷地来了句:
“如果未来12到24个月股市回档,我不会感到意外。”
这句话,不是普通财经评论员在网上胡说八道。
这是全球最会赚钱的投行掌门人,在全球科技精英聚会的场子上,说的冷静、甚至有点残酷的一句话。
那一刻,全场安静。
⸻
“这不是泡沫”?那你在害怕什么?
苏德巍马上补充了一句,看似安慰,实则更吓人:
“我不会称之为泡沫……但我确实看到人们因为兴奋而扩大了风险胃口。”
翻译成人话就是——大家太激动了,钱烧得太快了。
他提到了一个历史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狂潮。
那时候,“互联网能改变一切”这句话被喊得震天响。
无数公司凭着一张PPT融资、上市、爆炒。
结果呢?2000年“达康泡沫”(Dot-com Bubble)破裂,纳斯达克两年内跌了近80%,一夜之间,几百万投资人被埋。
是不是似曾相识?
现在换成了AI:
每家企业都在搞AI,每个股民都说“这次不一样”。
可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人说“这次不一样”,那就八九不离十,一样。
⸻
华尔街狂欢背后,数据比热情更诚实
根据FactSet数据,截至9月底,美股整体市盈率接近2021年的泡沫高点。
其中,“AI七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苹果、英伟达、特斯拉)占了标普500总市值的约35%。
这意味着:整个美国股市的命运,已经被AI绑架。
再看企业层面——
摩根士丹利分析,虽然AI企业的估值涨得飞快,但盈利增长远没跟上节奏。
换句话说,资本市场的钱,跑得比技术还快。
AI在办公室里还没落地,股价已经冲出地球轨道。
高盛自己的研究部门在8月报告中就提醒:
“AI的投资热潮短期推高了估值,但真正的盈利兑现还要几年。”
这不是“唱衰”,这是老江湖在提醒年轻赌徒:风太大,别太飘。
⸻
散户在狂欢,机构在悄悄撤退
最讽刺的是,散户正热情高涨地喊“AI改变命运”,机构却在偷偷做减法。
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巨头的最新资金流向显示——他们已悄悄减仓科技股,转向防御性资产,比如医疗、公用事业、国债。
与此同时,散户群体在Reddit、微博、甚至抖音上疯狂留言:
“AI是下一个比特币!”
“买英伟达就是信仰!”
你猜谁是最后一棒?
当然是那些“信仰者”。
这就是资本市场最真实的剧本:
机构在台上唱AI赞歌,背地里在卖票离场。
⸻
“AI不是泡沫”,但泡沫的逻辑早就上演
苏德巍说,“AI不会是泡沫”,但又说“会有赢家和输家”。
这不就等于——泡沫正在酝酿,只是他不想当第一个喊破的人?
现在的AI赛道,活脱脱一个“群雄争霸的淘汰赛”。
英伟达赚翻了,但AI初创公司却一批批倒下。
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2024年全球有超过220家AI初创公司倒闭,投资人损失超过150亿美元。
热钱退潮后,连OpenAI都不得不找微软续命。
一个现实问题是:AI确实强大,但它并不能马上让所有公司都变富。
那些看不到盈利、但狂发新闻稿的企业,正在上演新一轮“资本幻觉”。
⸻
AI会改写世界?也许。但先问问钱包撑不撑得住
没人否认AI的革命性。
ChatGPT、Sora、Claude、Gemini……每天都有新模型出现。
但革命归革命,投资市场最怕的不是技术,而是过度的预期。
就像电动车浪潮的早期阶段,一切看起来都在颠覆旧世界。
可十年过去,特斯拉还在盈利边缘摇摆,绝大多数车企血亏。
AI也是同样的剧本:梦想是金矿,现实是矿难。
真正懂市场的人,都明白一句老话——“创新可以改变世界,但不一定能让你赚钱。”
⸻
当高盛开始提醒风险,聪明人该警觉了
高盛不是唱空,而是在提醒——潮水已经开始退。
当“老狐狸”开始讲理智,往往说明他们已经站在安全的彼岸。
AI泡沫也许还没破,但风险正在发酵。
散户依然在幻想“下一个英伟达”,
而机构早已在计算“谁会是下一个雷曼”。
到最后,AI牛市可能不会以轰然崩塌结束,
而是以一种更温柔、更残酷的方式——
没人暴跌,但所有人都发现,钱不见了。
⸻
谁在裸泳,已经不难猜
市场的本质,从来不是关于AI、不是关于科技,而是关于人心。
贪婪、恐惧、盲从、侥幸——
它们才是真正推动股价上天、又让泡沫崩盘的引擎。
当高盛都开始说“冷静一点”,
那你要问的不是“AI还能涨多久”,
而是——你现在,是在创造奇迹,还是在泡沫里找信仰?
⸻
#标签
#AI投资 #高盛警告 #美股泡沫 #苏德巍 #科技股风险 #华尔街风向 #资本游戏 #投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