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贸易谈判达成的一大成果就是美国对华关税再暂停90天,相应的中国对美反制措施也进行暂停。虽然会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一协议还需要特朗普批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批准的概率极大。
这90天的缓冲期对于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两国都是世界主要大国,也有着巨额的贸易量,需要沟通协商的事情很多,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谈判。
对于美国来说,这90天关税暂停很可能是缓兵之计。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找新的稀土矿来源,很可能要把手伸到中国边境与中国抢夺稀土矿,从而缓解自身稀土危机。
特朗普想把手伸到缅北
最近特朗普政府正在重新审视美国的缅甸政策,以获得缅北的稀土 。拜登政府时期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每年向缅甸流亡政府(NUG)及其领导的武装援助1亿多美元,另外还虚设了其他名目,每年实际援助超过3亿美元。
也正因此,2023年NUG领导缅甸各家民地武对缅军发动了代号为“1027行动”的大反攻,夺取了缅北大片土地,打得政府军毫无招架之力。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不愿插手缅甸事务,停止了对外援助,失去资金来源的缅甸反政府武装在战场上也逐渐转为劣势。近期收复了腊戌、瑙丘、德贝金等多个重镇,士气大振。
而近期的迹象显示,特朗普很可能要重新干预缅甸,比如解除了一些与军政府结盟的商人的制裁,似乎在向军政府释放友好信号。
而路透社报道,曾担任过缅甸前领导人昂山素季顾问的商业说客以及缅北武装克钦独立军人士向美国政府官员提出了数份介入方案。
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在自己的办公室召开了相关会议,参会者有美国缅甸商会会长亚当·卡斯蒂略。他建议美国学习中国,充当调解人角色,推动缅甸和平,而不是与某一方为敌。
现在摆在特朗普桌面的有两份方案:一是协调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和解。另一份则是绕过军政府,直接与克钦军合作。
不论采取哪份方案,美国最终目的都是获得缅北地区的稀土矿。美国还打算投资建设后勤设施,将稀土产品拉到印度东北地区,与其合作生产。
要知道,在本轮贸易战中,美国主动认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稀土库存告急,一些汽车企业甚至面临减产和停产的困境。稀土矿可以说是悬在美国头上的一柄利剑。
特朗普上任以来就在四处寻找替代来源,比如威胁要收购格陵兰岛,因为岛上正在开采稀土。甚至乌克兰只是有稀土储量,从未开发过,特朗普也逼迫其签署了矿产协议。
那么,这次美国想从缅北获取稀土能成功吗?
美国与克钦军的渊源
中国、美国和缅甸是世界前三大稀土生产国。美国自身也有大量稀土,但由于环保和成本等因素,难以发展成完整的产业链,开采以后必须拉到中国来分离、提炼。
缅甸也是稀土矿生产大国,其矿产主要分布在缅北克钦邦的中缅边境附近。此前由亲政府军的丁英民团控制,开采出来后出口中国。去年10月,反政府的克钦独立军击败丁英民团,控制了缅甸的绝大部分稀土矿。
中国曾多次劝克钦独立军停火,与缅甸政府达成和解,但该组织非但不听,还因此记恨中国。并不时在稀土问题上搞小动作,比如限制产量、提高税收等,要挟中国开放边境口岸,以满足其后勤物资补给。
如今战场形势对克钦军不利,他们却又找到了美国,想效仿刚果(金),用稀土矿拉特朗普入局。而且克钦军与美国有一定历史渊源,克钦邦曾被英国人殖民统治,信任基督教。
二战时期,美国在克钦邦扶持了上万人的克钦游击队,以破坏日军后勤设施。克钦军的多位创始人有克钦游击队的经历,且曾获得过美国颁发的勋章。这种历史纽带延续至今,克钦军常年与政府军爆发冲突,也时常拉美国出面协调。所以,这一次双方也很可能一拍即合。
更关键的是,缅北产出的是稀土氧化物,而且成本极低。缅甸常年战乱,治理落后,根本没有任何环保要求。当地通常使用“原地浸出法”获取稀土氧化物。
简单地说就是直接在山钻洞,再往洞中灌入稀释过的化学溶剂。这些溶剂在向下流动时,与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反应。再在低处挖洞,把反应后的溶液引入山底的大水池中。然后继续往水池中倒化学品,使稀土元素沉淀在池底。排干水后将池底的稀土元素挖出来烘干,即得到稀土氧化物。
稀土氧化物只要经过简单的提炼分离就能用于工业制造,若美国能进入缅北,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环保和成本问题,进而绕过中国的稀土产业链。从目前来看,这是美国获得稀土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方法。
尾声:中国务必警惕
但美国此举很可能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若美国介入缅甸事务得逞,必然会设法从战略上阻断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建设。美国曾多次阻扰中国在缅项目,比如此前的密松水电站受阻,背后就有美国的影子。
其次,美国与克钦军合作,意味着其势力将渗透到中国边境,靠近我国西南腹地,这是此前美国未曾到达过的地方,也必然会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最后,缅北稀土产量是固定的,若克钦军把矿卖给美国,中国手上的货就少了。要知道去年仅开战前的9个月,中国就从克钦进口了3.1万吨稀土氧化物。若进口中断,中国不仅面临一定缺口,也将失去反制美国的法宝。
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及早重视。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