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爆出猛料: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欧盟峰会间隙直言,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胜负已定。这位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甚至透露,自己此前已向特朗普当面陈述过这一判断,并强调 "乌克兰问题实际上已经终结"。
作为欧盟内唯一公开反对对俄制裁的国家,匈牙利的表态再次撕开了西方阵营的伪装。当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北约 "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 刚到手的 20 亿美元军援时,欧尔班的 "胜利论" 却像一盆冷水泼在所有人头上 —— 战场的残酷现实,或许早已超越了西方舆论编织的 "乌克兰必胜" 童话。
从顿巴斯到克里米亚,俄军构筑的 "苏罗维金防线" 正成为乌军难以逾越的天堑。2025 年夏季攻势中,俄军在顿巴斯前线某方向发起立体打击,不仅用滑翔炸弹瘫痪了乌军补给线,更通过无人机蜂群战术压制了乌军仅存的反攻能力。英国《每日电讯报》披露,驻守顿巴斯前线某战略高地的乌军士兵士气受挫,出现部分人员向俄军投降的现象。
这种战场态势的逆转并非偶然。俄军依托 2000 公里的纵深防御体系,每天消耗的弹药量显著高于乌军。更关键的是,俄罗斯通过 "军工总动员" 实现了炮弹产能的大幅增长,仅 2025 年 7 月就发射了数千架次无人机,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反观乌军,尽管刚获得北约提供的 "爱国者" 系统,但每月 10 亿美元的军援仅够维持基本消耗,难以支撑大规模反攻行动。
当欧盟还在为对俄制裁方案讨论时,俄罗斯早已通过能源外交拓展发展空间。2025 年对华天然气供应量预计突破 380 亿立方米,加上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项目的推进,俄对华能源出口总额有望实现稳步增长。这种多元化合作让俄罗斯在西方制裁背景下,GDP 实现小幅正增长,而同期欧盟部分国家经济则面临增长压力。
更受关注的是,欧盟此前冻结的俄央行资产处理问题仍存争议。德国提出的 "用俄资产贷款给乌克兰" 方案,遭到比利时等国反对,理由是 "可能影响全球对欧元的信任"。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调整能源出口渠道,石油出口收入保持相对稳定。
欧尔班的 "胜利论" 并非孤立声音。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近日公开表示 "欧盟对俄制裁需重新评估",并联合匈牙利就欧盟对乌军援计划表达不同意见。这种对冲突局势的理性看待,在欧洲议会引发讨论。据《金融时报》报道,已有多个欧盟成员国私下提及 "2026 年后或调整对乌直接军事援助规模"。
特朗普的相关表态也备受关注。这位前总统曾就俄乌冲突发表看法,2025 年 9 月其立场出现调整,称 "乌克兰应保有核心利益",但俄方对此保持审慎态度 —— 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 "需关注实际行动,而非口头表述"。此外,北约内部就 "如何应对冲突外溢风险" 的讨论,也暴露了联盟在协调立场上的挑战。
当欧尔班在布鲁塞尔呼吁停火时,前线冲突依旧激烈。俄军每天保持一定规模的火力打击,乌军则通过无人机对俄境内部分目标实施反击。这种持续对抗的背后,是各方难以承受的政治代价 —— 泽连斯基政府若承认战场不利局面,将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俄罗斯若停止军事行动,此前的战略目标恐难以实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会心理的变化。顿巴斯地区的儿童长期在防空设施内学习,基辅市民日常需关注空袭警报信息。这种 "战争常态化" 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正逐步改变社会对和平的认知。正如《纽约时报》前线报道所提及:"当爆炸声成为生活背景音时,和平的记忆便逐渐模糊"。
欧尔班的警告或许揭示了部分现实:战场态势的变化已影响各方预期,但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仍将延长冲突进程。在当前局势下,理性对话的空间依然有限。正如俄总统普京在集安组织会议上所言:"俄罗斯已做好长期应对准备,历史将证明,试图通过施压改变地缘格局的做法,终将面临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