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宗庙,或七庙(①郑玄说:一祖二祧四亲②王肃说:一祖六亲),或九庙(一祖二祧六亲),历代不一。
一般来说都是铁打的祖祧、流水的四亲(或六亲),其中最尊贵的南波万,自然是居中(或居第一)的祖位——通常庙号为太祖。
在宗庙中,太祖是具有始受命的性质,多是受命于天的开国之君为本朝太祖。
但开国之君也是为人子孙,他出自何人也要溯源(需要追封四亲),即追溯开国皇帝的所自出之祖,一般都是溯源到始受封(或始得姓)之人为开基始祖。
所以,始祖是具有始受封的性质,代表了该王朝政权的权力来源。
比如刘邦家,老刘家的实际祖宗只能追溯到其父太公,但太公对大汉立国毫无功劳,所以刘邦就是大汉宗庙中的太祖皇帝(始祖),他不仅具有始受封的性质,还兼具始受命的性质。
基本从刘邦家开始,太祖(其实就是始祖)就是后世老x家宗庙中万世不祧的南波万。
当然,不管始受封还是始受命,就算是众所周知,也还得由后代子孙承认并尊崇才算事的。
有的(比如唐朝)认为始祖就是太祖、太祖就是始祖,他们是同一个人。
有的(比如宋朝)则认为始祖是始祖、太祖是太祖,他们不是同一个人。
二者到底该不该是同一个人,其实都是基于当权者的自身利益罢了。
接下来,咱就捋一捋历代宗庙中的南波万——占据太祖(始祖)之位的都是谁?他们是否为同一个人。
五帝时代是官天下,故略过。
1,夏朝
居中的太祖(始祖)是大禹,始受封兼始受命。
明人季本认为占据夏庙太祖位的是大禹,而清人万斯同则认为是颛顼。
这波我站季本。
2,殷商
居中的太祖(始祖)是契,始受封的诸侯。
始受命的成汤,只能位居祧位,与契一样为百世不迁。
3,周朝
居中的太祖(始祖)是始受封的后稷。
始受命的武王,与老父亲文王,位居百世不迁的二祧。
4,秦朝
秦国始受封诸侯者为秦襄公,始受命为天子者是始皇帝。
但《史记》仅说二世为始皇立极庙,又说
“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
因此,秦朝宗庙到底啥样,谁也不知道。
万斯同认为,秦庙制是在始皇的极庙之外另有七庙,那么,七庙中的太祖之位大概率是襄公。
5,西汉
刘邦始受封兼始受命,当之无愧的汉太祖。
6,东汉
东汉承西汉,抛弃烧钱的都宫别殿制,开启同堂异室之制,在高庙之外另立世祖庙,占据第一的自然是世祖光武帝刘秀。
所以东汉宗庙的实际太祖(始祖)就是汉世祖刘秀。
7,曹魏
曹操始封于魏,自然是为魏太祖(始祖)。但魏追认的始祖是舜(不入庙)。
其子曹丕,始受命是为魏高祖,则位居二祧之一。
8,晋朝
按理说,司马懿才是司马家始受封诸侯的始祖,是晋朝的后稷,理应被尊为太祖。
但始受命的司马炎出于私心,以乃父司马昭始封于晋,尊父为晋太祖,以祖司马懿为晋高祖。
如果晋朝一直在司马炎后代中传承,司马懿这个高祖大概率会被祧掉,占据晋宗庙c位的自然会是晋太祖司马昭。
但遗憾的是,司马炎的子孙丢掉江山,反而是旁支、司马懿的后代入继大统。
以司马睿为首的晋帝,怎么可能祧掉直系血亲之高祖皇帝司马懿呢。
所以,司马炎竹篮打水一场空,晋宗庙最终占据太祖(始祖)之位的,只能是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不会是太祖文皇帝司马昭。
9,刘宋
刘裕兼具始受封与始受命,本该是当之无愧的宋太祖,所以他也和刘邦一样没有追尊父亲庙号,但他的好大儿刘义符,不知道是参考司马懿还是不读书,偏不给太祖,给他上庙号高祖。
所以,刘裕就以高祖之名,占据刘宋宗庙中的太祖(始祖)之位。
10,南齐
萧道成和刘裕一样,具有始受封和始受命的双重身份,是南齐绝对的太祖,也被尊为太祖,占据宗庙c位。
11,南梁
萧衍不知道是不是想以其父萧顺之为始受封诸侯,所以把太祖的庙号冠到他爹头上。
反正他的行为,给后世留下范例,即便父辈没有大功劳,也可以追上美好的庙谥,比如陈霸先就参照梁制。
要按先例,太祖是应该占据宗庙c位,但萧顺之这个太祖对南梁的建立并没有什么大功劳,所以,如果南梁长久存在,还真不好说萧顺之这个太祖会不会被祧出去。
如果被祧,太祖这个庙号就会随之贬值,还好历史没有给机会。
12,南陈
陈霸先参考萧衍,把太祖之号奉给老父亲陈文赞,所以,南陈宗庙的太祖(始祖)是既不是始受封也不是始受命的陈文赞。
13,北魏
开国初期,拓跋珪以拓跋力微为始祖神元帝,但不入太庙。
又以曾祖父拓跋郁律为太祖平文帝,长期占据魏宗庙c位。
拓跋珪(烈祖)自己和祖父高祖昭成帝拓跋什翼健位居二祧。
孝文帝元宏改制,改烈祖为太祖,拓跋珪才开始占据魏宗庙c位,以世祖、显祖为二祧,其余亲尽则毁。
14,北齐
高洋开国时,以父亲高欢始受封,为太祖献武帝(始祖),假以时日,自然是以高欢为高齐宗庙中的c位。
高殷在位时仍以祖父太祖高欢占c位,以伯父世宗文襄帝高澄,与始受命的父亲高祖文宣帝高洋为二祧。
高湛在位时,努力降低二兄的地位,又把老父亲高欢的祖父、对高齐建立毫无功劳的高谧拉出来,尊为太祖。
原来的太祖献武帝高欢降格为高祖神武帝,高祖文宣帝高洋降格为威宗景烈帝。
如此,北齐宗庙占据c位的太祖(始祖)就是高谧,高欢降为二祧之一。
等高纬在位时,尊老父亲为世祖,与祖父高欢的高祖为二祧。
有臣子建议,高洋好歹是始受命者,威宗景烈帝的档次也太低了,这才又改高洋为显宗文宣帝,和世宗肃宗一样等着亲尽则祧。
真是庙小妖风大。
15,北周
宇文觉受命后以远祖献侯莫那为始祖,以始受封的父亲宇文泰为太祖文皇帝。
莫那也并未入庙,所以,北周宗庙的c位是太祖宇文泰。
宇文觉被废杀,没有位列二祧之一,北周二祧是世宗明帝宇文毓和高祖武帝宇文邕。
16,隋朝
始受命的杨坚称帝后,以老父亲杨忠始受封,尊为太祖武元帝,他则被好大儿杨广尊为高祖文皇帝。
有司建议杨广找一个始祖,占据宗庙c位,再以太祖高祖为二祧,以下诸宗亲尽则祧。杨广不乐意以后被祧,就没找始祖。
按恭帝时代尊杨广为世祖明帝看,大隋宗庙的一祖二祧显然是太祖杨忠、高祖杨坚、世祖杨广。
17,唐朝
李渊受命后,以始受封的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
李世民在位时,想以远祖凉武昭王李暠为始祖,被太常博士张齐贤拦下了。
老张认为始祖就是太祖,太祖就是始祖,大家都是以近世开基之祖为太祖(始祖),何必另外扒拉一个弹丸短命小国之主为始祖呢?
后来,大唐的一祖二祧就是太祖李虎、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
18,宋朝
赵匡胤和刘邦一样,兼具始受封与始受命,是当之无愧的太祖(始祖),本该占据宗庙c位。
但老赵家的问题和东晋差不多,所以,为了迎合现任皇帝的利益,宋廷就以赵匡胤的高祖父僖祖赵朓为大宋的后稷(始祖),非说太祖是太祖,始祖是始祖,他们不是一个人。
一直到南宋中后期,不伦不类的始祖僖祖赵朓才被祧出去,赵匡胤这才正太祖(始祖)之位。
宋朝的一祖四祧为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以上仁宗定为万世不祧)、仁宗赵祯、神宗赵顼(以上徽宗定永世不祧)。
19,辽朝
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奇首可汗为始祖,但阿保机建国后,并没有追崇四亲或者六亲。
直到兴宗在位才追尊阿保机的二亲(父祖)为帝,再到天祚帝时追崇阿保机的曾高为帝。
所以,阿保机自然会是辽宗庙中兼具始受封与始受命的太祖(始祖)。
20,金朝
完颜阿骨打建国时也没有尊崇四亲,直到孙子金熙宗完颜亶时,才确定帝系,追崇第九代祖涵普为始祖景元皇帝,以下皆有追崇。
还确定始祖与景祖惠桓皇帝乌古迺、世祖圣肃皇帝劾里钵、太祖武元皇帝阿骨打、太宗文烈皇帝吴乞买为永永不祧之庙。
合剌一口气定五庙不祧、其中三个都不是真皇帝,也算是前无古人。
所以,涵普始终占据金宗庙c位。
到哀宗升祔父亲宣宗时,大金也风雨飘摇走到末路了,才打破四祖一宗不祧的局面,把景祖迁祔始祖庙。
如果金朝不亡,后继者很可能会继续打破规则,把太宗也迁祔世祖或太祖庙,只留下世祖、太祖二祧。
也或者把世祖同时迁祔始祖庙,以太祖、世宗为二祧。
21,元朝
忽必烈先以祖父铁木真为太祖,把三个皇伯父也拉进太庙,铁木真据c位。
之后不久,忽必烈又以曾祖父也速该为烈祖占据太庙c位。
再后来忽胖又建新太庙,仅把祖父太祖铁木真和父亲睿宗拖雷奉入庙,其他祖伯兄都没让进去,然后把旧庙毁掉。
直到元末,太祖(始祖)铁木真都占据c位。
22,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兼具始受封与始受命。
本该早早正位宗庙太祖(始祖)之位,但孝宗被臣下误导,好的不学,偏效法北宋,以朱元璋的高祖父德祖朱xx,长期占据宗庙太祖(始祖)之位。
直到嘉靖帝朱厚熜想抬举本生亲爹兴献王朱佑杬时,才把德祖祧出去,让朱元璋正太祖(始祖)之位。
23,清朝
老奴始终占据c位,其他阿猫阿狗都能混个不祧。
就是这样。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