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该为了促成和平的会晤,眼下却在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撕开了一道越来越大的裂痕。阿拉斯加还没去,大西洋两岸就已经先吵起来了,主角就是特朗普和他的欧洲盟友们。
事情的起因是特朗普准备和普京单独聊聊,把乌克兰问题给解决了。这消息一出,欧洲那边瞬间炸了锅。泽连斯基和一众欧盟国家感觉自己被彻底架空,夜里都睡不着觉。
毕竟,乌克兰是当事人,欧盟是出钱出力的主要支持者,现在要决定乌克兰的命运了,居然没他们什么事。
欧洲不干了,谁都别想绕开我
欧洲的反应非常迅速。乌克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先是在伦敦碰头,随后又拉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合发表了一份声明。
声明里话说得很明白,先是肯定了特朗普为了停火做的努力,算是给了个面子。但紧接着话锋一转,核心意思就一个: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停火协议,我们不接受。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接喊话,挑明了说“欧盟也必须上桌”。他们担心,特朗普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会拿欧洲的安全当筹码,和俄罗斯私下做交易。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外界盛传的停火版本,是让美国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等地的所有权,以此换取俄军从其他地方撤出。这对乌克兰来说是割地,对欧洲来说是纵容侵略。
泽连斯基也公开表态,乌克兰的领土在宪法里写得清清楚楚,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特朗普的算盘,盟友不买账
面对欧洲的集体施压,特朗普显然很不高兴。有美国媒体透露,特朗普已经把欧洲看作是“不可信任的对象”。他或许考虑邀请泽连斯基参加峰会,但对于欧盟,至今没有半点松口的意思。
欧洲看到这消息,简直是“天塌了”。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努力,换来的却是被贴上“不信任”的标签。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约也下场了。8月10日,新上任的北约秘书长吕特公开表示,无论美俄会谈结果如何,北约都会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这番话的分量很重。北约大部分成员国就是欧盟国家,吕特这么说,等于把欧洲的立场用北约的名义又强调了一遍。这无疑是直接打了特朗普的脸,告诉他,别想撇开我们自己说了算。
特朗普想的很简单,尽快结束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把资源和精力抽出来,顺便捞一个巨大的外交政绩,为自己的政治形象加分。他不在乎乌克兰丢多少土地,只在乎美国能不能尽快脱身。
但欧洲和北约的强硬态度,让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他发现,自己想单刀赴会解决问题,但盟友们却在身后拉后腿,不让他轻易得逞。
乌克兰搞不定,那就找中国卖大豆
在欧洲这边碰了一鼻子灰,特朗普的思路出现了奇特的跳跃。同样是在8月10日,也就是吕特公开表态的同一天,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喊话。
他希望中国能把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增加到现在的四倍,还说这是减少中美贸易逆差的好办法。
这个要求显得非常突兀,甚至有点无理。要知道,就在今年7月,中国进口了1167万吨大豆,绝大部分都来自巴西。美国大豆因为价格等原因,已经连续四个月在中国市场上无人问津。
特朗普此刻提出这个要求,背后是什么逻辑?与其说是想拉中国一起调停俄乌冲突,更像是一种策略碰壁后的情绪转移和利益索取。
在乌克兰问题上,他被盟友掣肘,从俄罗斯那里也未必能轻松拿到想要的东西。普京同意会晤,更多是看在“二级关税”压力下,想为本国经济找个喘息机会,不可能轻易拿核心战略利益做交换。
既然在欧洲和俄罗斯这边都拿不到想要的,特朗普便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试图在贸易上找补回来,逼迫中国为他的农业州选民送上一份大礼。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早就说过,光靠买美国大豆和牛肉,解决不了贸易逆差的根本问题。中国想买的高技术产品,美国自己出于政治目的不卖。
结语
兜兜转转一圈,问题一个没解决,反而添了新乱子。特朗普想拿个外交成绩单,结果发现队友不配合,对手也不好糊弄。
8月11日,他签署了延长对华关税的行政令,算是给中美贸易争端按下了三个月的暂停键,好让他能集中精力处理乌克兰的事。但这恰恰说明,所有问题都还悬而未决。
美欧之间的裂痕因为这场峰会而被公开放大,北约的公开叫板更是前所未有。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外交,正在让他陷入一种尴尬的孤立。而他转向中国提出的要求,不仅不切实际,也暴露了他面对复杂国际局势时的束手无策。这场围绕停火的博弈,现在谁都看不到清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