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布拉格网球赛场,本来一场热血对决,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引发了好多争议。在这场WTA250赛事1/4决赛里,中国球员王欣瑜对阵东道主选手贝莱克。首盘她很顺利,以6 - 4拿下了。可是胜利没能继续下去,赛程因为雨水和场地条件问题被迫推迟了,比赛的公平性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赛事组织方的赛程安排成了争议的一个重点。一天安排四场八强赛,这调度本来就挺难的。把王欣瑜和贝莱克的比赛安排在最晚,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中央球场没有灯光设备,一下雨比赛就只能中断,这对已经赢了首盘的王欣瑜打击可不小。再看东道主球员,有的早早就比完赛,或者提前在赛程里得了好处,不用一天打两场,消耗没那么大。这种好像是“老天不帮忙”的安排,让很多喜欢竞技公平的观众对赛事组织能力和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布拉格站第一次在组织上出问题了。把优先比赛的机会给本土选手,看着好像合理,其实背后有点偏向性。虽然雨水是没法控制的,但赛场没有灯光系统这种基础条件,主办方肯定有责任。实际上,一些大型赛事碰到类似情况,会用备用场地或者灵活调整来解决。可这次赛事组委会的处理方式,真让人怀疑他们专不专业。公平竞赛原则是体育精神的基础,一旦被破坏,不管谁赢谁输都没意义了。
赛程安排不是决定输赢的唯一因素,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和健康。中国球员王欣瑜在赛场上那么努力,比赛突然中断,太让人心疼了。到了半决赛,她得面对体力和心态两方面的挑战。和那些早比完赛、不用连着比赛的本土球员比,王欣瑜的处境更不利。这种情况和职业体育提倡的公平竞争理念完全相反,赛事背后是不是有人偏袒,成了很多球迷讨论的话题。
对观众来说,看运动员精彩比赛是看体育赛事的主要目的。当公平出了问题,赛事的公信力就慢慢没了,甚至会让人怀疑相关赛事管理机构的能力。这场风波不只是一场比赛的输赢问题,也给职业网球赛事管理标准敲响了警钟。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