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十五载春秋,深宫寂寂,唯有那太监总管苏培盛,如影随形,为熹贵妃甄嬛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所有人都道他与槿汐姑姑情深义重,皆因感念主子恩情。
然而,一枚偶然碎裂的玉佩,却在瞬间撕裂了这层忠诚的假面,露出了其下深藏的、足以震动天地的惊天企图。那不是效忠,那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而甄嬛,正是他棋盘上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01
“姑姑,这库房里的东西,有些年头了,是时候好好规整一番。”槿汐一边指挥着小宫女们搬运箱笼,一边对身旁的苏培盛说道。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毕竟这永寿宫的库房,堆积如山,光是清点就得耗费数日。
苏培盛摇了摇手中的拂尘,脸上挂着一贯的谦恭笑容:“槿汐姑姑说的是。娘娘如今贵为太后,这些旧物留着,倒也无碍,只是看着杂乱了些。奴才这就吩咐人手,过来帮着姑姑。”他的目光扫过堆叠的木箱,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槿汐闻言,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那可太好了,有苏总管的人帮忙,定能事半功倍。”她与苏培盛相识多年,情谊深厚,对于他的帮助,从未有过半分怀疑。在她眼中,苏培盛是宫中少有的忠厚之人,对甄嬛更是忠心不二。
此刻,正是盛夏时节,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库房内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陈旧木器和香料的混合气息。小宫女们小心翼翼地搬着箱子,生怕有所闪失。甄嬛登基为太后已有时日,宫中事务繁杂,但她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许多旧物都未曾丢弃,只是一直存放于此。
“这只箱子,轻些,我来。”一个新来的小宫女,瞧着一只略显陈旧的楠木箱子,想着里面定然没什么贵重之物,便想逞能。她双手抱住箱子一角,却不料箱内物品晃动,重心不稳,箱子竟从她手中滑落。
“哎哟!”小宫女惊呼一声,箱子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木板应声而裂。
槿汐和苏培盛循声望去,只见那箱子里滚出几件寻常的衣物,还有一些零碎的首饰,以及一块被丝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玉佩。玉佩滚出箱子,又撞上了一块突起的石砖,只听“咔嚓”一声,清脆而突兀,那温润的玉佩竟从中裂开,一分为二。
“你这蹄子,怎么这么不小心!”槿汐蹙眉,正要斥责,目光却落在那碎裂的玉佩上。这玉佩质地不凡,雕工也算精巧,但并非什么稀世珍宝,她心中正纳闷为何苏培盛方才看到这箱子时,神色会有些异样。
苏培盛此刻脸色骤变,他快步上前,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几乎是抢着将那碎裂的玉佩捡了起来。他的手指摩挲着玉佩的断裂处,那份小心翼翼,仿佛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玉,而是他的心头肉。
“苏总管,不过一块玉佩,碎了便碎了,回头让内务府再寻一块更好的来。”槿汐以为苏培盛是心疼这玉佩,便出言安慰。
然而,苏培盛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他没有回应,只是紧紧地盯着手中的玉佩,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懊恼,有惊慌,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那玉佩的断裂处,并非光滑如镜,而是露出了一丝极细微的缝隙,仿佛里面还藏着什么。
槿汐心中一动,她从未见过苏培盛如此失态。这块玉佩,究竟有何玄机?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也落在了那玉佩的裂缝上。
“这……这是什么?”槿汐凑上前去,只见玉佩内部,赫然藏着一张极薄的绢布,因玉佩碎裂而暴露了一角。绢布上,隐约可见细如发丝的墨迹,似乎写着什么。
苏培盛猛地将玉佩握紧,绢布瞬间被他藏于掌心。他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那笑容僵硬得如同面具:“没什么,不过是旧物罢了。姑姑不必在意,奴才这就去处理。”他转身欲走,步履却有些匆忙。
槿汐看着他仓皇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十五年了,苏培盛对甄嬛的忠心,是宫中人尽皆知的事情。他为甄嬛出生入死,为她保守了无数秘密,甚至不惜与旧主隆科多断绝关系。可此刻,他对待一块碎玉的反应,却让她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怀疑。那碎玉中究竟藏着什么?为何能让一向稳重的苏培盛如此失态?这份忠诚,难道真的只是表象吗?槿汐的心头,如同被一块巨石压住,沉重而疑惑。
02
永寿宫的夜,总是比其他宫殿来得更深沉,也更静谧。槿汐坐在灯下,手中摩挲着那枚碎裂的玉佩,确切地说,是那枚玉佩残骸中的一小块,她趁苏培盛不备时悄悄留下的。她仔细端详着那极薄的绢布一角,上面模糊的墨迹,让她心头越发沉重。她能分辨出几个字,但连不成句,却隐约带着一股不祥的意味。
“姑姑,您还在为那块玉佩烦心?”小宫女阿香端来一碗热汤,轻声问道。
槿汐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她知道,这绝非一块普通玉佩那么简单。苏培盛的反应,就足以说明一切。她回忆起这些年苏培盛对甄嬛的种种“忠心”。
当年,甄嬛初入宫,便因容貌酷似纯元皇后而得圣宠,但也因此引来了皇后的嫉恨和华妃的打压。苏培盛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本应中立,却在关键时刻,屡屡对甄嬛施以援手。
还记得甄嬛被华妃罚跪,险些小产时,是苏培盛暗中通风报信,才让眉庄及时赶到。后来,甄嬛被皇后陷害,误穿纯元旧衣,失宠离宫,苏培盛也曾多次派人送去消息,甚至暗中接济,让甄嬛在甘露寺的日子不至于太过艰难。
更不用提,甄嬛回宫后,为了铲除异己,一步步登上高位,苏培盛更是她的得力助手。无论是安陵容的香料,还是皇后的滑胎,苏培盛都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像一个无声的影子,为甄嬛清除障碍,扫平一切。
所有人都认为,苏培盛对甄嬛的这份忠心,是因为甄嬛对他与槿汐的恩准,让他们得以结为对食。这份情谊,在宫中是莫大的恩典,也是许多太监宫女梦寐以求的归宿。
然而,此刻槿汐心中却生出了一丝寒意。苏培盛的忠心,是否真的如此纯粹?如果不是,那他所图的,又是什么?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有几颗稀疏的星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她的主子,甄嬛,如今已是尊贵的太后,位高权重,无人能及。但身处高位,也意味着身边的危险从未真正远去。
“苏培盛……他究竟藏着什么?”槿汐喃喃自语,心中的疑惑如野草般疯长。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弄清楚这块玉佩的秘密,以及苏培盛真正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更是为了她所忠心侍奉的主子。
她想起多年前,甄嬛初次得宠,苏培盛便曾对她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槿汐姑姑,娘娘这等人物,非池中物,将来必定飞黄腾达。能侍奉左右,是我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的造化。”当时她只觉得苏培盛眼光毒辣,如今想来,这句话却仿佛带着另一层深意。是造化,还是利用?
槿汐将那块残玉小心翼翼地收好,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能再完全信任苏培盛了。她必须暗中调查,不能打草惊蛇。她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她接触到更多真相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或许就在这深宫之中,在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旧事里。
03
接下来的日子,槿汐表面上如常与苏培盛往来,言笑晏晏,仿佛那日玉佩之事从未发生。但私底下,她却暗中留意着苏培盛的一举一动,并开始重新审视他过往的言行。她发现,苏培盛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心思缜密,行事滴水不漏。他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说出最恰当的话,做出最恰当的事。这份“恰当”,在过去她认为是忠诚的体现,如今看来,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她也尝试着从其他宫人那里打探消息,但苏培盛在宫中浸淫多年,人脉广阔,深得人心,几乎无人不对他称赞有加。这让槿汐的调查陷入了困境。
一日,太后甄嬛召见槿汐,商议宫中典礼事宜。甄嬛坐在凤椅上,神色威严而略显疲惫。她如今虽然是太后,但朝政事务,尤其是幼帝登基后,许多决策仍需她过问,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槿汐,哀家这几日总觉得心神不宁,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甄嬛揉了揉眉心,轻叹一声。
槿汐心头一凛,这或许是个机会。她斟酌着开口:“娘娘,奴婢近日也有些困惑。那日清点库房,不慎摔碎了一块玉佩……”她将那日玉佩碎裂,苏培盛反应异常之事,婉转地告诉了甄嬛,但隐去了自己留下一小块残玉的细节。
甄嬛听罢,眉头微蹙:“玉佩?什么玉佩?哀家不记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玉佩遗落在库房。”她思索片刻,摇了摇头。
槿汐见状,心中更是疑惑。如果连甄嬛自己都不知道那玉佩的来历,那苏培盛又为何如此紧张?这说明,那玉佩所藏之物,可能与甄嬛的过去有关,但并非是甄嬛主动藏匿的,亦或者,是甄嬛早已遗忘,而苏培盛却一直替她“保管”的秘密。
“娘娘,那玉佩看上去质地不凡,但奴婢也未曾见过。苏总管当时的神色,确实有些古怪。”槿汐低声补充道。
甄嬛沉默了片刻,她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最终,她轻声吩咐:“罢了,既然是旧物,碎了便碎了。苏培盛一向忠心,或许是他念旧罢了。不必为此多虑。”
甄嬛的信任,让槿汐感到一丝无奈。她知道,要让甄嬛怀疑一个侍奉了她十五年的心腹,绝非易事。但她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她不能就此罢手。
离开永寿宫后,槿汐去了御膳房,假意巡视,实则想找机会与苏培盛“偶遇”。果然,苏培盛正在御膳房里,监督着太后晚膳的准备。
“苏总管,今日太后娘娘胃口不佳,特意吩咐要清淡些。”槿汐走上前,笑着说道。
苏培盛一如既往地恭敬回应:“姑姑放心,奴才已经叮嘱了御厨,务必让太后娘娘满意。”他的目光与槿汐对视,眼神深处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槿汐心中冷笑,她知道苏培盛也在试探她。她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对了,苏总管,那日摔碎的玉佩,你可处理好了?娘娘问起,奴婢也不知如何答复。”
苏培盛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回姑姑的话,那不过是奴才早年间收藏的一块劣玉,不值一提。娘娘日理万机,何必为这些小事烦心?奴才已经让人清理干净了。”
“哦?原来是苏总管的私物。”槿汐故作恍然大悟状,心中却更加笃定。苏培盛在说谎。他的私物,怎会混入太后库房的箱子里?而且,他当时那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绝不是一块“劣玉”能解释的。
槿汐与苏培盛又闲聊了几句,便告辞离去。她知道,从苏培盛这里,她无法直接得到答案。她必须另辟蹊径。她手中的那块残玉,是唯一的线索。她要找一个懂得鉴玉和古物之人,来解读那绢布上的秘密。但这个人,必须是她能完全信任的,而且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在深宫之中,要找到这样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04
槿汐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她知道,不能再坐以待毙。她开始暗中留意宫中那些年事已高、曾侍奉过前朝老主子的宫人。他们或许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旧事,或许能帮她解开玉佩的秘密。
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筛选,她将目光锁定在了浣衣局的一位老嬷嬷身上。这位嬷嬷姓李,年轻时曾是纯元皇后身边的粗使宫女,后来因为年迈体衰,被调到了浣衣局。她为人低调,沉默寡言,似乎对世事漠不关心。
一日,槿汐借口巡视浣衣局,特意接近李嬷嬷。她递给李嬷嬷一些银两和糕点,温言细语地与她攀谈起来。
“嬷嬷,您在宫中多年,想必见识过不少稀罕物件吧?”槿汐状似不经意地问道。
李嬷嬷接过糕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稀罕物件?老婆子我这辈子,见过最多的就是脏衣烂衫。哪有什么稀罕物件。”
槿汐笑了笑,从袖中取出那块残玉,小心翼翼地递给李嬷嬷:“嬷嬷请看,这是奴婢偶然所得,却不知是何来历。您可曾见过类似的?”
李嬷嬷接过残玉,戴上老花镜,凑到灯下仔细端详。她先是看了看玉质,又看了看雕工,最后目光落在了那块暴露出的绢布上。她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
“这……这东西……”李嬷嬷的声音有些沙哑,她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槿汐,“姑姑,这东西您是从何处得来?”
槿汐心中一喜,知道自己找对人了。她将那日库房之事,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强调苏培盛的异样反应。
李嬷嬷听完,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她将残玉还给槿汐,低声说道:“姑姑,这东西,老婆子我不能多说。您还是尽快处理掉吧,莫要惹祸上身。”
“嬷嬷,您别吓唬奴婢。”槿汐故作镇定,但心中却已是惊涛骇浪,“这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何您会如此紧张?”
李嬷嬷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后,才压低声音说道:“姑姑,这玉佩,老婆子我只在年轻时见过一次。当年,纯元皇后还在世时,有一位与她交好的世家小姐,曾托人打造过一批特殊的玉佩。这玉佩,并非寻常饰品,而是……而是用来传递秘密信件的。”
槿汐心中大震,原来如此!这玉佩,竟然是用来藏匿密信的。
“那绢布上写的,究竟是什么?”槿汐急切地问道。
李嬷嬷摇了摇头:“老婆子我眼神不好,看不清。但那字迹,似乎是前朝一位皇室成员的笔迹。当年,那位小姐与纯元皇后交好,她们之间,似乎也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往来。”
“前朝皇室成员?”槿汐的心跳加速。这牵扯的,可就不是寻常宫斗了,而是涉及皇权更迭的惊天大秘密!
“嬷嬷,您可知那位小姐是何人?她与纯元皇后之间,有何秘密?”槿汐追问道。
李嬷嬷叹了口气:“那位小姐,后来嫁给了当朝一位重臣,再后来,就没了音讯。至于她们的秘密,老婆子我只是个粗使宫女,哪能知道这些?只是听一些老宫女私下议论过,似乎与先帝的登基,以及一些旧案有关。”
“先帝登基?旧案?”槿汐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许多被尘封的往事。先帝登基之初,朝中曾发生过几起震惊朝野的大案,牵连甚广,血流成河。这些案件,后来都被先帝以雷霆手段镇压,再无人敢提及。
“姑姑,这些事,您还是别打听了。”李嬷嬷劝道,“牵扯太深,对您没有好处。”
槿汐知道李嬷嬷是真心为她好,但此刻,她已无法回头。苏培盛为何要藏匿这样一块玉佩?如果这玉佩中的秘密,真的与先帝登基和旧案有关,那它所能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她谢过李嬷嬷,带着那块残玉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她必须尽快弄清楚绢布上的内容。她想到了一个人——太后身边的章太医。章太医医术高明,且学识渊博,对古籍文字颇有研究。更重要的是,他是甄嬛的心腹,绝不会背叛。
05
夜深人静,槿汐悄悄来到章太医的住所。章太医正在灯下研读医书,见到槿汐到来,显得有些惊讶。
“槿汐姑姑深夜来访,可是太后娘娘身体不适?”章太医放下医书,起身问道。
槿汐摇了摇头,屏退了左右,才低声说道:“章太医,奴婢今日来,是有一件极要紧的事情,想请您帮忙。”她将那块残玉取出,递给章太医,并将从李嬷嬷那里打听到的信息,以及苏培盛的异常反应,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章太医。
章太医接过残玉,仔细端详。他的目光落在绢布上,神色渐渐变得凝重。他小心翼翼地将绢布从玉佩中取出,放在灯下,用一根细针轻轻展开。
绢布极薄,字迹更是细如蚊足,若非章太医眼力过人,学识渊博,根本无法辨认。他凑近了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这字迹,确实是前朝皇室的笔法。”章太医沉声说道,“而且,这上面记载的内容……”他停顿了一下,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槿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是什么?章太医,您快说!”
章太医深吸一口气,缓缓念道:“‘庚子年,帝星晦暗,伪太子弑父篡位,废嫡立庶,血染金銮。纯元知内情,欲告之于世,却遭毒手。吾等誓死,为纯元,为社稷,揭露真相。此为证据,藏于玉佩,待天时。’……”
槿汐闻言,如遭雷击,身形晃了晃,差点站不稳。伪太子弑父篡位?废嫡立庶?血染金銮?纯元知内情遭毒手?这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入她的心窝。
“伪太子……”槿汐颤声重复着这三个字。伪太子,不就是指当今圣上的父亲,先帝吗?!
章太医点了点头,脸色凝重:“姑姑,这绢布上所言,若是真的,那可就不是简单的宫闱秘闻了。这是对先帝皇位的合法性,对整个大清王朝的根基,发起了最严峻的挑战!”
“纯元皇后……她竟然知道这些?”槿汐难以置信。纯元皇后,在宫中一直是完美无瑕的象征,是先帝心中永远的白月光。如今,这绢布却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真相。纯元的死,并非简单的难产,而是因为她知道了先帝弑父篡位的秘密,意图揭露,才遭了毒手?
“这绢布上还提到了‘吾等誓死,为纯元,为社稷,揭露真相’。”章太医指着绢布上的字迹,“这说明,当年并非纯元一人知晓,还有其他人也参与其中,并且留下了证据。”
槿汐的脑海中一片混乱。她想起多年前,甄嬛曾因酷似纯元皇后而得宠,也曾因纯元皇后的旧衣而失宠。原来,纯元皇后并非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她竟是卷入了一场惊天大案的受害者!
“苏培盛……他为何会藏匿这块玉佩?他为何要保守这个秘密十五年?”槿汐想不明白。如果苏培盛是为了甄嬛的安危,那他为何不早点将这玉佩毁掉?如果他不是为了甄嬛,那他所图的,又是什么?
章太医沉吟片刻,说道:“姑姑,这绢布上所载,若是真的,那苏培盛的企图,绝非寻常。他能将如此重要的物证,藏匿在太后娘娘的库房中,而且一藏就是十五年,这说明他绝非等闲之辈。他或许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让他将这秘密发挥到极致的时机。”
“发挥到极致?”槿汐心头一寒。这秘密一旦公之于众,整个大清王朝都将动荡不安,甄嬛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难道他想用这个秘密,来要挟太后娘娘,甚至……操控朝政?”槿汐的脸色变得煞白。苏培盛,一个太监,竟然有如此野心?
章太医点了点头,神色凝重:“不排除这种可能。他能保守秘密十五年,说明他极有耐心,也极有城府。他并非忠心于太后娘娘,而是将太后娘娘,当成了他实现野心的工具。他等待的,或许就是太后娘娘位高权重,而幼帝年幼,朝政不稳的这一刻。”
槿汐只觉得手脚冰凉。她一直以为苏培盛是她和甄嬛最信任的人,是她们的盟友。没想到,他竟然是隐藏最深的敌人!他所守护的,根本不是甄嬛的秘密,而是他自己的筹码!
“这可如何是好?”槿汐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这个秘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章太医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姑姑,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让旁人知晓。我们必须尽快将此事告知太后娘娘,并商议对策。苏培盛既然能将此物藏匿十五年,说明他手中可能还有其他证据。我们必须抢在他之前,将所有线索掌握在手中,否则,太后娘娘危矣,大清危矣!”
槿汐看着手中的残玉和绢布,只觉得沉重如千斤。她从未想过,一个看似忠心耿耿的太监,竟能隐藏如此深的野心和阴谋。十五年的忠诚,竟然只是一场漫长的布局!她必须争分夺秒,揭露苏培盛的真面目,保护她所忠心侍奉的主子。
槿汐如坠冰窟,她手中的残玉仿佛燃烧着滚烫的火焰,灼痛了她的指尖。十五年,苏培盛的忠诚竟是如此一场惊天骗局!
那绢布上“伪太子弑父篡位”的字迹,直指先帝,也动摇了整个皇室的根基。
而苏培盛,这个一直被视为甄嬛心腹的太监,此刻在槿汐眼中,已不再是那个忠厚老实的“苏总管”,而是深藏不露,野心勃勃的幕后黑手!他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06 (付费内容)
得知真相的槿汐彻夜未眠,她反复思量着章太医的话,以及绢布上触目惊心的内容。她知道,这不仅仅是苏培盛一个人的阴谋,这背后,必然牵扯着更广阔的势力。一个太监,即便再有野心,也绝无能力凭一己之力颠覆皇权。他手中握有的这份“证据”,必然是用来与某个更大的势力进行交易,或者作为他自己掌控局面的筹码。
第二日清晨,槿汐顶着一对乌青的眼圈,强作镇定地出现在甄嬛面前。她知道,此事事关重大,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娘娘,奴婢有要事禀报。”槿汐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下自己和甄嬛。
甄嬛见她神色凝重,也收起了平日的从容,沉声问道:“何事让你如此不安?”
槿汐将那块残玉和绢布呈上,并将章太医的解读,以及自己从李嬷嬷那里打探到的旧事,一字不落地告诉了甄嬛。当甄嬛看到绢布上“伪太子弑父篡位”的字迹时,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原本威严的凤眸中,也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恐。
“这……这怎么可能?”甄嬛的声音有些颤抖,她紧紧握住绢布,指节泛白。
槿汐跪在地上,沉声道:“娘娘,奴婢也无法相信。但章太医和李嬷嬷的证词,以及苏培盛的异常反应,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甄嬛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许久才缓缓睁开。她的眼神中,已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锐利,只是那份冷静之下,隐藏着滔天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苏培盛……他竟然敢!”甄嬛的声音冰冷彻骨,带着上位者的震怒,“他竟敢利用哀家,利用哀家对他的信任,来图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娘娘,苏培盛深藏不露,奴婢也是昨日才察觉。”槿汐心中愧疚,她也曾是苏培盛的对食,却从未看清他的真面目。
甄嬛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自责。她凝视着手中的绢布,思绪万千。先帝弑父篡位?这若为真,那大清的江山,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她甄嬛,作为太后,作为先帝的妃嫔,幼帝的生母,她的地位,她所拥有的一切,都将瞬间崩塌。
“槿汐,你认为苏培盛此举,意欲何为?”甄嬛问道。
“回娘娘,章太医猜测,他可能是想以此要挟娘娘,甚至……操控朝政。”槿汐低声答道。
甄嬛冷笑一声:“操控朝政?一个阉人,他配吗?”她的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他敢有此等心思,哀家便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做螳臂当车!”
“娘娘英明。”槿汐恭敬道。
“不过,苏培盛能将此物藏匿十五年,绝非等闲之辈。”甄嬛沉吟道,“他手中若只有这一块绢布,恐不足以掀起滔天巨浪。他背后,定然还有其他势力。或者,他手中还握有其他更重要的证据。”
“娘娘所言极是。”槿汐点头,“奴婢也曾想过,他一个太监,如何能接触到这些前朝秘辛?”
甄嬛的目光落在绢布上的“吾等誓死”四字上:“看来,当年纯元皇后并非孤身一人,还有同谋。而苏培盛,或许就是这些同谋中的一员,或者是他们的棋子。”
“娘娘,那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槿汐问道。
甄嬛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不能打草惊蛇。苏培盛既然能忍十五年,那他必然还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我们必须在他动手之前,查清他所有的底牌,将他连根拔起!”
“奴婢愿为娘娘赴汤蹈火!”槿汐坚定地说道。
“好。”甄嬛点了点头,“槿汐,你先去章太医那里,让他务必将这绢布上的字迹拓印下来,并仔细研究。同时,你继续暗中观察苏培盛,看看他最近是否与什么可疑之人接触。哀家也要从其他方面着手,查清当年纯元皇后与那位世家小姐的往来,以及先帝登基前后的所有旧案。”
“奴婢遵命!”槿汐领命而去。
甄嬛独自一人坐在殿中,手中的绢布被她捏得几乎变形。她想起苏培盛十五年来,对她无微不至的“忠诚”,想起他为了她所做的一切。原来,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恩情,都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这个男人,比任何一个嫔妃,任何一个朝臣,都更加可怕!他的野心,深不见底。
然而,甄嬛也并非等闲之辈。她在后宫之中摸爬滚打多年,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成长为如今权倾天下的太后。她经历过无数的阴谋诡计,也曾亲手除去过无数的敌人。苏培盛的背叛,固然让她心寒,但也激起了她骨子里那份不屈的斗志。她绝不会坐以待毙,任由一个太监来摆布她的命运,摆布大清的江山!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永寿宫中悄然拉开序幕。
07 (付费内容)
接下来的日子,永寿宫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甄嬛与槿汐、章太医三人,围绕着苏培盛的阴谋,展开了秘密调查。
槿汐继续在苏培盛身边周旋,她发现苏培盛最近确实有些异常。他开始频繁地出入宫外,每次回来,都会带回一些看似寻常的物件,比如市井小玩意儿、一些民间药材,甚至是一些古旧的书籍。这些东西,表面上都与太后宫中的需求无关,但苏培盛却总能找到合理的借口。
“苏总管,您最近可真是忙碌啊。”槿汐在御花园“偶遇”苏培盛,笑着打趣道。
苏培盛擦了擦额头的汗,恭敬道:“回中的需求无关,但苏培盛却总能找到合理的借口。
“苏总管,您最近可真是忙碌啊。”槿汐在御花园“偶遇”苏培盛,笑着打趣道。
苏培盛擦了擦额头的汗,恭敬道:“回姑姑的话,这不是娘娘最近胃口不好,奴才想着去宫外寻些稀罕的食材和药材,看看能不能让娘娘开胃。”
“苏总管真是体贴入微。”槿汐心中冷笑,面上却丝毫不显,“不过,奴婢瞧您带回来的,似乎多是些古董旧书,这可与娘娘的胃口没什么关系吧?”
苏培盛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他连忙解释道:“姑姑慧眼如炬。这些是奴才私下里寻来的,想着等闲暇时,也好打发时间。宫中生活枯燥,总得找些乐子不是?”
槿汐点了点头,不再追问。她知道,苏培盛越是解释,便越是心虚。那些古董旧书,或许就是他与外界联络的渠道,或者里面藏着他所需要的其他证据。
与此同时,甄嬛则从宫中档案入手,命人秘密查阅先帝登基前后的所有奏折、邸报,以及关于纯元皇后生平的记载。她还召集了几位年迈的宫中老人,以闲谈的名义,旁敲侧击地打听当年纯元皇后与那位世家小姐的往来,以及先帝登基前后的一些秘闻。
这些调查,如同剥茧抽丝,一点点揭露着被尘封的真相。甄嬛发现,当年纯元皇后与一位姓叶的世家小姐关系确实非同寻常,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互赠礼物。而这位叶小姐,后来嫁给了当时的吏部尚书,却在先帝登基后不久,全家因牵扯一桩“贪腐大案”而获罪,叶小姐也因此下落不明。
更令甄嬛震惊的是,她查阅到的几份关于先帝登基前夕的邸报,有几处记载颇为蹊跷。当时先帝的父皇,也就是太上皇,是突然暴毙的。而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先帝的嫡长兄,也因“意外”而亡。随后,先帝才得以顺利登基。这些事件,在当时都被官方解释为天灾人祸,但如今看来,却充满了疑点。
“纯元皇后,或许真的发现了什么。”甄嬛将查到的线索告诉了槿汐和章太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凝重。
“娘娘,如果绢布上的内容属实,那苏培盛手中的证据,一旦被他公之于众,后果不堪设想。”章太医忧心忡忡地说道。
甄嬛沉吟片刻,目光转向槿汐:“槿汐,你可曾注意到苏培盛在宫外,与何人有过密切接触?”
槿汐回忆道:“苏总管每次出宫,都会去一些旧书铺、古玩店,还有一些药材铺。他似乎与那些店主都颇为熟稔。”
“旧书铺,古玩店……”甄嬛若有所思,“这些地方,最容易藏匿秘密,也最容易成为传递消息的据点。苏培盛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这些地方。”
“娘娘,奴婢有个大胆的猜测。”章太医突然开口,“如果苏培盛手中握有这份足以颠覆皇朝的证据,他会将其交给谁?或者,他会与谁合作?”
“与他合作的,必然是那些对当今皇权不满,或者有其他图谋的势力。”甄嬛冷声道,“这些人,可能来自前朝余孽,也可能是当朝的某些野心家。”
“娘娘,奴婢想到了一个人。”槿汐突然说道,“安亲王。”
甄嬛和章太太医闻言,皆是一惊。安亲王是先帝的堂弟,虽然并无实权,但辈分极高,在宗室中颇有威望。他一直对先帝的登基心存芥蒂,认为先帝并非正统。
“安亲王?”甄嬛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确实有这个动机。而且,安亲王府的管家,与苏培盛似乎有些交情。”
“奴婢曾听宫中老人提及,苏培盛当年入宫前,似乎与安亲王府有些渊源。”槿汐补充道。
甄嬛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冰冷。如果苏培盛真的与安亲王勾结,那这场阴谋的规模,远比她想象的要大。安亲王虽然无实权,但他若以此秘闻号召宗室,煽动民心,后果将不堪设想。
“槿汐,你继续盯着苏培盛。章太医,你继续研究绢布上的文字,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甄嬛沉声吩咐,“哀家要亲自去探一探安亲王府的虚实。”
一场针对苏培盛的秘密反击战,在甄嬛的运筹帷幄下,悄然展开。
08 (付费内容)
甄嬛以探望宗室的名义,亲自前往安亲王府。安亲王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平日里深居简出,对朝政不闻不问。然而,甄嬛深知,一个看似无害的老人,往往隐藏着最深的秘密。
在安亲王府,甄嬛与安亲王闲聊家常,表面上气氛和睦,实则暗藏机锋。甄嬛不动声色地提及了先帝登基前的一些旧事,观察安亲王的反应。
安亲王闻言,只是轻叹一声,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说道:“往事如烟,不提也罢。如今陛下年幼,太后娘娘操劳国事,实乃社稷之福。”
甄嬛知道安亲王在打太极,她并未直接挑明。她注意到安亲王书房里摆放着一些古籍,其中有一本《前朝秘史》,书页有些泛黄,似乎经常被人翻阅。
“安亲王对前朝历史颇有研究啊。”甄嬛随口说道。
安亲王笑了笑:“老臣年迈,无事可做,只能读读史书,打发时间罢了。”
甄嬛的目光落在《前朝秘史》上,她注意到书中有一页被折叠过,她不动声色地记下了页码。
离开安亲王府后,甄嬛立刻命人秘密去宫中藏书阁,找到同样的《前朝秘史》,翻阅到安亲王折叠的那一页。那一页上,赫然记载着前朝一位皇子,因不满父皇传位给嫡长子,而暗中勾结外戚,最终发动政变,弑父篡位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提到了这位皇子为了掩盖真相,屠戮忠良,甚至连知情的妃嫔也未能幸免。
“果然如此!”甄嬛的脸色阴沉如水。安亲王读这本书,绝非偶然。他是在借古喻今,暗示先帝当年的所作所为,与书中记载的前朝皇子如出一辙。
与此同时,槿汐那边也传来了新的消息。她发现苏培盛最近频繁与一个名叫“老吴”的宫外商人接触。这个老吴,表面上是经营古玩药材的,但实际上,他与安亲王府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更重要的是,老吴的背后,似乎牵扯着一股来自北方的神秘势力。
“北方势力?”甄嬛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一震。大清王朝刚刚平定西北叛乱,北方边境虽然相对安稳,但一直有不安分的部落蠢蠢欲动。如果苏培盛与北方势力勾结,那他所图谋的,绝非仅仅是操控朝政,而是更大的野心——颠覆大清!
“娘娘,奴婢还发现,苏培盛最近一直在暗中搜集关于先帝登基前,一些朝臣的旧案卷宗。”槿汐继续禀报,“特别是当年被牵连的几位重臣,他们的家属虽然被流放,但似乎并未完全断绝联系。”
甄嬛的脑海中,瞬间串联起所有线索:苏培盛手中的玉佩,隐藏着先帝弑父篡位的秘密;安亲王对先帝登基合法性的质疑;北方神秘势力的介入;以及苏培盛暗中搜集旧案卷宗,试图联系当年受牵连的旧臣家属。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惊天阴谋:苏培盛与安亲王为首的反叛势力,试图利用先帝弑父篡位的秘密,煽动宗室和旧臣,勾结北方势力,共同推翻幼帝,改朝换代!而甄嬛,作为先帝的妃嫔,幼帝的生母,她所知道的秘密,她所掌控的权力,都将成为苏培盛手中的筹码,用来胁迫她,或者成为他清除的障碍。
“好一个苏培盛,好一个安亲王!”甄嬛冷笑一声,眼中杀机毕露,“他们竟敢如此大胆!”
“娘娘,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槿汐焦急地问道。
甄嬛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既然他们想玩,哀家就陪他们玩到底!不过,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在他们动手之前,将他们一网打尽!”
“娘娘有何妙计?”章太医问道。
甄嬛嘴角勾起一抹冷厉的弧度:“苏培盛既然想用秘密来威胁哀家,那哀家就给他一个更大的秘密。他不是想揭露先帝弑父篡位吗?那哀家就让他尝尝,什么叫做引火烧身!”
“娘娘的意思是……”槿汐和章太医对视一眼,心中隐约猜到了甄嬛的计划。
“哀家要让苏培盛的秘密,成为他自己的催命符!”甄嬛的声音冰冷彻骨,带着上位者不可侵犯的威严,“他想利用旧案掀起波澜,哀家就让他被旧案反噬!他想勾结北方势力,哀家就让他们自相残杀!”
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宫廷权谋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甄嬛,这位深谙帝王心术的太后,将以她的智慧和手腕,向世人证明,谁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09 (付费内容)
甄嬛的计划缜密而大胆。她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苏培盛的野心,反将一军。
首先,甄嬛命章太医秘密伪造了一份“密旨”。这份密旨,是以先帝的口吻写就,内容却是关于先帝当年“暴毙”和“太子意外身亡”的真相。密旨中,将所有罪责都推给了安亲王,声称安亲王才是幕后主使,是他为了夺取皇位,才弑父杀兄,并嫁祸给先帝。这份密旨,还特意提及了纯元皇后,说她正是因为发现了安亲王的阴谋,才被安亲王毒害。
“娘娘,这密旨一旦传出去,安亲王定然会百口莫辩。”章太医佩服甄嬛的计谋。
“他百口莫辩是其次,重要的是,要让他与苏培盛之间产生裂痕。”甄嬛冷声道,“苏培盛手中的证据,是指向先帝弑父篡位。而哀家这份密旨,却是指向安亲王弑父杀兄。这两份证据一旦同时出现,必然会让他们互相猜疑,互相攻击。”
其次,甄嬛利用她安插在宫外的眼线,秘密联络了北方部落中,与安亲王有宿怨的另一位部落首领。她许以重利,并暗示那位首领,安亲王正试图勾结其他部落,意图颠覆大清,若能助大清平定叛乱,事成之后,必有厚赏。
“娘娘,这北方部落向来反复无常,我们如此轻易地相信他们,是否会有风险?”槿汐担忧道。
“风险自然有,但富贵险中求。”甄嬛眼神锐利,“安亲王与苏培盛既然敢将手伸向北方,那哀家便让他们尝尝被反噬的滋味。那位部落首领,与安亲王早有仇怨,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最后,甄嬛决定制造一个机会,让苏培盛“不小心”得到这份伪造的密旨。
她命槿汐在苏培盛经常出入的御花园小径上,故意遗落了一枚带有太后私人印记的香囊。香囊中,除了甄嬛常用的香料,还小心翼翼地藏着那份伪造的“密旨”。
果然,苏培盛很快便发现了那枚香囊。他知道这是甄嬛的私物,心中生疑,便悄悄将其捡起。当他发现香囊中藏着的“密旨”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安亲王……他竟敢!”苏培盛看完密旨,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他手中的证据,是指向先帝。而这份密旨,却将所有罪责都推给了安亲王,甚至连纯元皇后的死,也栽赃到了安亲王头上。
苏培盛知道,如果这份密旨流传出去,安亲王将成为众矢之的。而他手中的证据,也将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让他自己陷入险境。
他开始怀疑安亲王。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份密旨的存在?他是不是想利用自己,来替他背黑锅?他是不是想在事成之后,将自己灭口?
苏培盛的心中,瞬间涌起了滔天的怒火和恐惧。他为安亲王谋划多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搜集先帝的罪证。如今,安亲王竟然想反过来陷害他!
苏培盛立刻秘密前往安亲王府,将那份“密旨”呈给安亲王。
安亲王看完密旨,也是大惊失色。他没想到,甄嬛竟然会来这一手!他知道,这份密旨一旦传开,他将彻底身败名裂,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苏培盛,你这是从何处得来这份密旨?”安亲王脸色铁青,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
苏培盛见安亲王竟然怀疑自己,心中更是愤怒:“王爷,奴才为王爷出生入死,王爷竟然怀疑奴才?”
“哼!这份密旨,分明是想离间你我!”安亲王冷笑道,“你可别忘了,你手中的证据,是关于先帝的,不是关于本王的!”
苏培盛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安亲王说得没错。他手中的证据,确实无法直接证明安亲王弑父杀兄。而这份伪造的密旨,却能轻易地将所有罪责推到安亲王头上。
两人之间的信任,瞬间崩塌。他们开始互相指责,互相猜疑,争吵声在安亲王府的密室中回荡。
就在此时,甄嬛派出的暗卫,将这些争吵声,以及他们所说的内容,一字不落地传递给了甄嬛。
“娘娘,他们果然上钩了。”槿汐欣喜地说道。
甄嬛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好戏,才刚刚开始。”
她知道,苏培盛和安亲王之间的裂痕,已经形成。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互相残杀,最终自食恶果。而她自己,将坐收渔翁之利,彻底清除这些威胁到她和幼帝的隐患。
10 (付费内容)
安亲王与苏培盛的争吵,最终演变成了彻底的决裂。苏培盛认为安亲王想卸磨杀驴,而安亲王则怀疑苏培盛暗中勾结甄嬛,试图陷害自己。两人各怀鬼胎,互相防备,昔日的盟友,如今已是形同陌路。
甄嬛得知此事后,立刻命人暗中散布消息,声称安亲王私藏先帝密旨,意图谋反。同时,她又派人向苏培盛传递消息,暗示他安亲王已经对他起了杀心,让他小心提防。
苏培盛本就多疑,再听到这样的消息,更是深信不疑。他知道,安亲王为了自保,一定会对自己下毒手。他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苏培盛决定铤而走险。他将自己手中掌握的所有证据,包括那块碎裂的玉佩,以及他多年来搜集到的关于先帝弑父篡位的详细卷宗,全部交给了他所联系的北方部落首领。他向那位首领承诺,只要那位首领能助他扳倒安亲王和甄嬛,他便会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彻底颠覆大清。
然而,苏培盛并不知道,他所联系的这位部落首领,早已被甄嬛收买。
当苏培盛将所有证据和盘托出时,那位部落首领表面上恭敬地收下,实则暗中派人将这些证据,以及苏培盛的计划,全部禀报给了甄嬛。
甄嬛拿到苏培盛的所有证据,包括那块碎裂的玉佩和详细的卷宗时,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厉。这个苏培盛,果然深藏不露,他手中掌握的证据,确实足以动摇大清的根基。若非她提前布局,后果不堪设想。
“娘娘,现在所有证据都在我们手中了,接下来该如何处置苏培盛和安亲王?”槿汐问道。
甄嬛冷笑一声:“苏培盛想借刀杀人,哀家便让他自食恶果。安亲王想谋逆篡位,哀家便让他身败名裂!”
她立刻命人将苏培盛和安亲王秘密抓捕。在审问中,甄嬛将那份伪造的“密旨”与苏培盛手中的“真证据”一同呈上。
安亲王看到苏培盛手中的证据,气得七窍生烟,怒斥苏培盛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而苏培盛看到那份伪造的“密旨”,也明白了自己被甄嬛算计,他怒骂安亲王阴险狡诈,想嫁祸于他。
两人在甄嬛面前互相指责,互相攻訐,将彼此的罪行和盘托出。甄嬛则冷眼旁观,看着他们狗咬狗,将所有真相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最终,甄嬛以“安亲王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苏培盛助纣为虐,罪大恶极”的罪名,将安亲王和苏培盛二人,以及所有牵连其中的党羽,全部处死。至于先帝弑父篡位的秘密,则被甄嬛彻底封存,永远埋葬。她对外宣称,安亲王与苏培盛乃是因贪恋权势,被外敌蛊惑,意图颠覆皇权,已被及时镇压。
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权谋大战,最终以甄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她不仅清除了威胁到她和幼帝的隐患,也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让大清王朝在她的掌控下,继续平稳运行。
经此一役,甄嬛对权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知道,在这深宫之中,人心险恶,忠诚不过是一层面具,其下往往隐藏着最深沉的野心和企图。她再也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她的心,也变得更加冷硬,更加深不可测。
苏培盛的十五年“忠诚”,最终化作一场空。他机关算尽,却最终败给了更深一层的谋略。而那枚碎裂的玉佩,也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将一个惊天秘密,彻底埋葬在了深宫之中。
岁月流转,大清江山依旧,只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永远铭刻着一场关于忠诚与背叛、权力与阴谋的较量。甄嬛,这位历经风雨的太后,用她的智慧和手腕,书写了属于她的传奇。
十五载春秋,苏培盛的忠诚原是精心布下的棋局。一枚碎玉,揭开了他颠覆皇权的野心。甄嬛以计反制,终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巩固了皇权,也让她对人心有了更深沉的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