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油补贴16美元就想填上350亿美金的窟窿,这笔账算得可真精明。
九百多天的死寂之后,伊拉克基尔库克-杰伊汉管道里生锈的阀门终于再次转动。据说,9月27号凌晨六点重启的过程“迅速而顺利”,没有出什么技术岔子。但对那些盯着这根管子的人来说,心里头可一点都不顺利。两年半,350亿美元,这串数字像烙印一样刻在伊拉克财政的账本上,背后是无数次的谈判桌拉锯和摔门而去。
时间倒回2023年3月,巴黎国际商会的一纸裁决,就像是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裁决土耳其得赔伊拉克15亿美元,理由是它允许库尔德地区绕开中央政府,私自卖油。这下好了,土耳其一怒之下直接把管道给关了。库尔德人想独立卖油的算盘落空,巴格达中央政府看着油出不去干着急,而夹在中间的外国石油公司,更是欲哭无泪,因为库尔德地区还欠着它们差不多10亿美金的债务没还。
各方都绷着一根弦,直到所有人都快撑不住了。每日18万到19万桶原油的流量,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喘息的窗口,而不是胜利的号角。那每桶16美元的补贴,说白了就是给在库区运营的石油公司的一点甜头,好让大家先别闹,先把油运出去再说。至于那10亿美元的旧账,协议里写得也很艺术:出口恢复后30天内再开会,“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机制”。听起来,就像是“下次一定”。
华盛顿那边倒是很快就出来表态欢迎。国务卿卢比奥的声明说得冠冕堂皇,称这协议能给“美国和伊拉克人民带来切实利益”。这话得咂摸着听。国际油价应声回落了近1%,市场的反应最诚实,更多的原油供给,哪怕只是每天十几万桶,也足以给高烧的油价泼上一盆凉水。美国的利益,恐怕更多是在这儿。
伊拉克驻欧佩克的代表纳贾尔,透过国家通讯社描绘了一幅更美好的图景。他说,等巴士拉港的项目也搞起来,伊拉克未来的出口量大有希望超过现在。毕竟,手里有增产的能力,在欧佩克这个俱乐部里说话的底气才足一些。只是,这种“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在石油问题上达成的脆弱平衡,谁也说不准能维持多久。
更有意思的是土耳其画的大饼。他们的新协议草案里,不光是让这条管道满负荷运行,还计划把它向南延伸,一直连到南部的波斯湾,搞一个连接波斯湾和地中海的“超级能源走廊”。这个想法听着就让人激动,要是真能成,整个中东的能源格局都要被改写。
可现实总是比蓝图要复杂得多。库尔德地区的经济实力会因为石油出口的恢复而增强,这会不会让他们在伊拉克内部要价更高?巴格达和埃尔比勒之间围绕控制权的旧怨,会不会因为分钱不均而再次爆发?这些都是埋在地下的雷。
所以,当原油再次流向杰伊汉港时,没有人敢轻易庆祝。这更像是一场持续了九百多天的发烧之后,一次短暂的退热。病根还在,只是各方都选择先吃下一片止痛药。油管里的脉搏是恢复了,但地区关系的脉搏,跳得依然那么脆弱和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