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女篮喜提两连胜,40次失误敲响警钟,这种险胜比输球更可怕

赢了,两场都赢了,可我怎么感觉跟输了一样呢?

这赢球的滋味,尝起来跟嚼蜡似的,后味儿还有点苦。

对着一个俱乐部级别的队伍,一场赢9分,一场赢5分,说难听点,这不叫胜利,这叫侥幸逃脱。

感觉就像是重量级拳王跟个业余爱好者打,最后靠点数险胜,完了还跟人说“我技术性地保留了实力”。

咱能别自欺欺人了吗?

赛后我翻来覆去地看数据,有个数字在我脑子里嗡嗡响——40。

不是谁得了40分,是咱两场比赛,不多不少,送了对手40次失误。

我的天,40次!

这球是烫手还是怎么着?

有时候我都怀疑姑娘们手里拿的不是篮球,是个定时炸弹,生怕在自己手里多待零点一秒就炸了。

这种打法,你告诉我怎么去巴黎奥运会争金夺银?

拿失误次数去吗?

看球的时候我就纳闷,这进攻怎么就打得这么便秘呢?

每个人都像是在打“英雄球”,拿球就一个猛子往里扎,也不管前面是铁壁还是铜墙。

拜托,看看对面站的是谁,那都是欧洲俱乐部里常年对抗的球员,你跟人家比块头、拼肌肉?

结果呢,人仰马翻,球权转换,对方一个轻松反击,两分到手。

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们干了不下二十次。

篮球是五个人的艺术,不是一个人的独奏会。

没有流畅的传切配合,你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个在泥潭里瞎扑腾的猛张飞。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宫鲁鸣指导的“用人哲学”,尤其是对首发后卫李缘的信任,简直到了让我看不懂的地步。

两场比赛,李缘加起来打了42分钟,贡献了多少?

7分。

你没看错,就是7分。

这效率,说句不好听的,我都替坐板凳的徐凤威、冉嘉珂她们憋屈。

这几位在联赛里哪个不是呼风唤雨的角色?

结果到了国家队,只能眼睁睁看着场上打得一锅粥。

我理解教练想培养新人的心情,可这都啥时候了,奥运会就在眼前,还搞“养成系”?

这不是拿国家队的成绩开玩笑嘛。

再聊聊咱们的“移动长城”张子宇。

这姑娘,身高摆在那儿,天赋肉眼可见,站在篮下就是个BUG。

可这两场球看下来,她这BUG好像有点卡顿。

移动慢,脚步笨拙,跟现在篮球提倡的“小快灵”打法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产物。

进攻端,她一落位,整个禁区都堵死了,队友的突破空间瞬间没了。

防守端,人家一个挡拆,她就只能望球兴叹。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姚明,刚进NBA的时候不也是这样?

空有身高,对抗和速度都跟不上。

可姚主席后来是怎么做的?

苦练下肢力量,开发柔和的手感和一手精准的中投。

张子宇的路还长着呢,你不能只指望靠身高吃饭,那碗饭,在国际赛场上,真没那么香。

咱们的青训到底是在干嘛?

是单纯地找高个子,还是在系统地培养篮球运动员?

这两者可差远了。

一个真正的运动员,除了身体,还得有球商、有技术、有跟得上时代潮流的战术理解力。

如果只是把张子宇当成一个站桩的炮台,那她的上限也就肉眼可见了。

所以啊,这两场胜利,真的没什么值得吹嘘的。

它就像一面照妖镜,把我们现在这支中国女篮的所有问题都照得一清二楚:战术单一、过分迷信个人单打、阵容磨合几乎为零、年轻球员难堪大任。

如果我们还沉浸在这两连胜的虚假繁荣里,那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溃败。

赢球是好事,但怎么赢的,比结果更重要。

靠对手失误和自己的运气赢下来的比赛,只会让你看不清自己。

现在离巴黎奥运会没多少时间了,姑娘们,教练组,真该好好看看录像,想想这球到底该怎么打了。

别到了最后,我们只能在电视机前,看着别人家的队伍,争夺那块我们曾经也梦想过的金牌。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